笑蜀專欄:香港抗爭失敗將刺激分離主義

2014-09-28 14:48

? 人氣

香港罷課佔中行動,全世界都關注。(美聯社)

香港罷課佔中行動,全世界都關注。(美聯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全世界尤其全中國的目光正聚焦香港。今天的香港,一如25年前的天安門廣場。25年前的廣場抗爭失敗了,這慘烈的一幕會在今天的香港重演麼?可能是所有關注者最大的問號,也是最大的焦慮。

答案顯而易見。以當局擁有的手段和資源,像25年前那樣來場大鎮壓並不難。甚至,都不需要大動干戈,而可以更隱晦,更技巧。問題不在鎮壓能力,只在鎮壓成本。

經濟上的成本當局肯定早有估計,且在所不計。最大成本是人心成本,而這未必估計夠。因為這需要足夠的人文視野,人文恰恰是當局最大的短板。

一句話說穿,鎮壓之于當局其實已無成敗之別,只要鎮壓,就是失敗。因為鎮壓會是對人心的致命一擊。武力上再怎麼成功,最後控制的也只是物理意義上的香港,永失人心香港。「中國」兩字在香港人眼裡將淪為野蠻的同義詞,徹底妖魔化。羅湖海關,將成為所謂「香港人」、「中國人」的心理分界,永難彌合。

其實,無論態度看上去多麼決絕,今天還願站出來抗爭的香港民眾,很多人並沒有切斷跟中國的心理臍帶。他們可能確實不喜歡當局,不喜歡體制,但至少還有國家認同。這尤其體現於泛民派的一些中堅人物。早在港英時代,他們就是反殖急先鋒,渴望和推動香港回歸。

如果說回歸後香港有什麼變化,最大變化可能是本土意識的崛起。但這無可厚非,這不是香港才有,而是全球性的趨勢。如果體制合理,包容性強,本土意識不僅不會導致衝突,反而只會強化社會底盤,豐富多元文化。如果萬一衝突,則只能歸於體制太僵硬,太單一,壓迫性太強。這時應該思考的是如何改變體制,讓體制更柔軟,更人性,更適應多元需求。

遺憾的是,素來最缺人文視野的當局,不可能有這理解力。衝突也就不可避免。一切對自治的呼籲,對本土權利的捍衛,都被視為對大一統的挑戰,對權力利維坦的威脅。這實際是文化衝突,是文化意義上的兩個世界的對壘。

是的,是兩個世界。名義上同在中國天空下,血緣同為中國人,但文化上的分殊太大。權力利維坦並非中國固有,中國歷史上是有分治傳統的,權力再怎麼專橫,也還有社會自治、地方自治和文化自治的空間。權力征服一切、佔有一切,不給社會任何空間,這樣的利維坦只是近代以來才有的怪物,具體講,是黨國時代才有的,屬於典型的外來物種。既是反普世的即反憲政的,更是反中國的。

習近平主席今年教師節在北師大講:去中國化很悲哀。這話沒錯。但統治集團不會承認,權力利維坦對社會的全面佔領,才是徹底的去中國化:以國家力量推動的去中國化,制度化的去中國化,衍生其他一切去中國化的源頭。

經過權力利維坦的反復摧殘,文化上中國已不復為中國,中國人已不復為中國人。二十世紀初的思想界有過亡國滅種的恐懼,以為會亡于、滅於異族之手即西方列強之手。哪知百年來固然沒有亡國,文化上卻可以說幾乎滅種。只是並非滅於西方列強之手,而是滅于文化意義上的異族即權力利維坦之手。權力利維坦文化殖民之大獲成功,即便真正的異族統治者如元清兩朝都要自愧弗如。

全面征服,全面佔領,文化殖民,這便是權力利維坦統治中國的三部曲。所有本土意識的覺醒,所有對本土權利的申張,所有文化傳統的重建,都是對權力利維坦的抵抗,都是文化上的反殖,客觀上都是救中國。

這也正是今天香港的意義。所以,香港同胞不只為香港爭,更是為中國爭,為十三億中國人爭。

跟25年前的天安門廣場一樣,今天香港是中國的一個坎,跨過去,就可能沖出唐德剛所稱的歷史三峽。但如果被鎮壓,後果又將如何?

不能不承認,因為政治生態的不斷惡化,香港人心已極度脆弱,不可能再承受那麼劇烈的打擊。人心浮標之一,是移民潮的起落。回歸前香港有過一波移民潮,但因回歸後,中央政府一度兌現了一國兩制的承諾,給了港人一劑定心丸,移民潮很快退潮,香港重新穩定了下來。但隨著兩制近年被架空,香港移民潮再掀高潮。BBC報導的最新民調表明,今天已經有五分之一的港人因擔心香港政治的未來而準備移民。

這意味著一個最壞的趨勢,即兩岸三地人民告別中國的趨勢。只要發生在中國土地上的所有鎮壓、所有黑暗,都是對這趨勢的火上加油。最新的印證是在臺灣。因德國之聲歪曲報導,稱馬英九接受大陸當局主張的一國兩制,在臺灣激起強烈民憤,嚇得馬政府立即闢謠。但民憤仍難平息,以致馬英九近日在一公開場合被襲:大學生顏銘緯用早備好的一本書《被出賣的臺灣》怒砸馬英九,哪怕被員警按倒在地,他仍掙扎著大喊「臺灣中國,一邊一國」。

這案例之所以值得特別重視,是抗議者顏銘緯屬於90後。因為陳水扁時代教育的去中國化,這代人精神上跟中國幾乎沒有任何聯繫。無論大陸對台統戰投入多麼大,籠絡方方面面多麼成功,對這代人都沒用。如果香港抗爭失敗,25年前慘烈的一幕在今天香港重演,永失人心香港的同時,更將永失臺灣90後即永失臺灣未來。告別中國的趨勢將如颶風一發不可收,從根子上動搖兩岸三地的國家認同。

這實際上是給分離主義做鋪墊,最終會打開中國分裂的潘朵拉盒子。這成本香港付不起,北京付不起,所有中國人都付不起。

*作者為中國公共知識份子,前《南方周末》評論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