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明亮的地方》選刊(4):民主就是請客吃飯

2014-09-12 05:36

? 人氣

今天,來阿才的店,老客人是為了懷舊,後來者則是為了朝聖。絡繹不絕的來者,除了昔日曾經叱吒風雲的黨外政治人物、記者、作家和律師,更有來自彼岸的中國的流亡者。在臉書上,我忽然看到一張王丹、吾爾開希、張伯笠和燕鵬在阿才的店裡的合影,不禁感慨萬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王丹從北京流亡到美國,然後又在台灣的大學裡找到了傳道授業的講臺;吾爾開希在台灣成家立業,新疆很難回去了,台灣就是第二故鄉;張伯笠在東北的森林裡當了兩年的「現代魯賓遜」,然後在美國成為華人教會的牧師,台灣曾經是他治療絕症的希望之地;而燕鵬從彼岸游水來台,一晃十年,剛剛獲得居留身分。這四個人都有說不完的故事,他們在阿才的店相遇,成為極具象徵性的一幕。在這裡,即便不喝酒,傷痕累累的人們,也能獲得心靈的安慰。

如同「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主人還是當年的主人,老店永遠不缺新的面孔。油鹽醬醋的侵蝕,鍋碗瓢盆的打磨,使得很多當年心懷理想的人,身不由己地走上了回頭路,變得與阿才的店的平民氛圍格格不入。歲月讓黑髮變成了白髮,那麼,還有幾個人,內心深處的理想依然堅執、依然光亮?

*作者為知名作家(本文選自作者新著《在那明亮的地方:台灣民主地圖》(時報出版)。全書選擇二十五處推動台灣民主的重要景點,也是作者首度嘗試將深度遊記、人物訪談、新聞報導與政治評論共冶於一爐的文體,這是作者個人台灣自由行的地圖,也是台灣人共同的民主地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