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機器時代》(5)-推薦序

2014-08-24 02:46

? 人氣

谷歌無人駕駛汽車已試驗超過百萬公里,證明其安全性高。(取自網路)

谷歌無人駕駛汽車已試驗超過百萬公里,證明其安全性高。(取自網路)

相對於經濟學而言,人工智慧是個相當年輕的領域。1930年代時,一群學者,像是圖靈(Alan Turing),便在思考什麼是「計算」?因為「計算」是人類心智活動的一個重要表徵。隨後,這個問題逐漸擴大為:電腦與人腦有什麼關係?如果電腦的計算力不斷強化,電腦是否會因此具備了類似人腦的思考能力?若果如此,是否會有那麼一天,所有人能做的事,電腦或機器都可以做呢?換句話說,是否有朝一日,機器人會取代人所有的工作?屆時,又是個什麼樣的社會?若從這個角度思考,人工智慧就不再只是個技術問題,而是經濟學家不可不去面對的議題。二十世紀的兩位經濟學大師馮紐曼(John von Neumann)和西蒙(Herbert Simon)都深諳兩者之間的關係,所以都將人工智慧當成是他們畢生的研究課題,馮紐曼生前的最後一本著作,就是《電腦與人腦》(The Computer and the Brain);而西蒙更是以人工智慧為基礎,結合認知心理學,獨特地發展出他的行為經濟學,並獲得197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思考問題,探源究實


在《第二次機器時代》這本書中,出身MIT史隆管理學院的兩位學者,布林優夫森(Erik Brynjolfsson)和麥克費(Andrew McAfee)又將我們帶回到這些耳熟能詳的「古典」問題中,只是這次提問和探討的規模,更為廣泛。作者在書中涉及整個總體經濟,包含了成長、分配、就業、薪資、資本、人力資本、智慧資本、生產力、教育、創新、租稅等層面的議題,並用豐富的個案與數據,來回答時下我們所關心的議題。

作者試圖回答的問題包括:M型社會是如何產生的?中產階級為何消失了?為什麼白領階級的工作不見了?為什麼薪資沒有隨著生產力和經濟的成長而上升、反而是停滯或下降(也就是時下所議論的22K議題)?經濟成長的果實為何集中在少數人身上,而不是全民共享?為什麼富者更富、而中下階層的人並未隨之提升?到底做為生產的資本是什麼?為什麼這些資本有逐漸集中的趨勢?到底經濟成長是否還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目標?經濟成長與快樂之間的關係又是什麼?

這些問題,對我們所有台灣的讀者而言,可以說是再熟悉不過了!只是答案呢?當然答案不會只有一個。但是這本書所提出的觀點,卻不是我們一般常接觸到的,甚至是我們所忽略的。第一,這不是台灣獨有的問題,這是全球普遍的問題。第二,這些問題之所以普遍,可以歸因為人工智慧科技發展後的數位化社會現象。因此,要尋找出路,要擬定因應策略,一定要對全球數位化的歷程及特徵,或是所謂的「第二次機器時代」,有深入的了解。而這本書正提供了我們這樣思考的一個起步。

積極樂觀的MIT觀點


當我們對全球性數位化的趨勢有比較清楚的認識後,對未來的前景,不必然是悲觀或負面的。第一、有關人與機器人或軟體代理人的關係,本書反映了MIT教授李柏曼(Henry Lieberman)所主張的「MIT Approach」(MIT觀點),即人與機器人之間將是團隊合作的關係,而不是競爭替代的關係。第二、人與機器人之所以是合作關係,作者清楚指出,是由於人在創造性思考及圖像辨識上的優越性。所以,愈是需要創造力和饒富變化的工作,愈是人可以發揮所長、而機器人充其量只能做為助手的地方。因此,為因應全球數位化時代的到臨,「創造力教育」甚至「終生創造力教育」,將是學校、社會大眾、和年輕學子需要共同努力的地方。

同樣可以讓我們對全球數位化時代抱持樂觀態度的,是來自於數位化所能提供的資源和機會。本書針對這點,提出許多非常生動的例子,包括了海量資料、群集智慧、群眾外包、專業社群、電子市場及優質的線上課程,這些數位化環境所提供的資源,都讓人們在無疆界的條件下 ,可以充實自己並找出有利於自己成長的空間。而數位化後,資訊快速傳播,亦因此而對政府及市場,產生了另一種的監督力量,即所謂的數位民主,這對公民社會的建構,都將是不容小觑的推動力。

審慎的信心


當然,數位化社會,對人類未來的前途,到底是利是害,坊間有許多類似的書,看法也不一致。數位化後的社會,是否會使決策更形盲從、草率,而產生集體愚昧?或更加標榜自我而形成社會對立?是否會對傳統典章制度、社會規範,構成更大威脅?這些隱憂,將伴隨著本書,存在於書架上不同的角落。然而,誠如作者所言,就像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即使科技對人類社會剛開始會帶來衝擊,我們還是有理由相信,這個世代的人,會像他們的先祖一樣,用他們的智慧,讓科技最終的結果,為人類帶來更高、更光明的福祉和文明。

(本文作者為政治大學人工智慧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

*本書《第二次機器時代》為英國金融時報與麥肯鍚選出今年的最佳商業書籍之一,由天下文化出版,本刊與天下文化合作刊出精采書摘。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