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嚴選:記憶、標籤與未來─當烏克蘭的隱痛終於成真

2014-05-14 05:45

? 人氣

我氣樂了。帶三個保鏢去,不是更大的目標嗎?「不用擔心,那些人沒見過他們三個,他們跟我不一樣。」邁克斯勸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可是他的帽子,」我指指「USA」和老鷹,「你不覺得這是大麻煩嗎?」

「那些人根本不知道這是什麼!」戴帽子的亞歷克斯說,親俄人士受教育程度低,一般不認識英文單詞。我將信將疑。

1869年,來自大不列顛威爾士的商人發現頓內次克礦藏,建起煤窯,勞動力聚集,漸成規模。從那時起,很長一段時間頓涅茨克需要的都是礦工,吸引不來知識分子。蘇聯初期,頓涅茨克和整個頓巴斯盆地仍然是個大礦場,後來開始建電站,引入化工系統,高級技術人員才漸漸到來。邁克斯出生前十年,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頓內次克剛剛有了劇院。

蘇聯時代,加盟共和國幾乎沒有「自己的」文化。儘管反對頓內次克併入俄羅斯,邁克斯最喜愛的歌手和演員是俄羅斯弗拉基米爾‧維索茨基。維索茨基曾加入反審查組織,上過美國「60分鐘」訪談節目。他在蘇聯民間大受歡迎,卻從來沒有上過官方電視。

蘇聯加盟共和國的通用語言是俄語,但沒有完全禁止烏克蘭語,把它當作「團結並教育勞動階級」的手段。1991年獨立後,烏克蘭政府強調本土文化。頓涅茨克機場大廳掛著音樂家謝爾蓋耶奇‧普羅科菲耶夫肖像,因為他出生在這裡。但是,活躍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普羅科菲耶夫,似乎只把莫斯科當作故鄉, 外界也只稱他為「蘇聯音樂家」。獲得過「斯大林獎」、「列寧獎」,晚年普羅科菲耶夫卻因作品「政治不正確」遭蘇共批評,這讓他很痛苦。鬱鬱離世的同一天,斯大林也死去了。

比邁克斯稍年輕些的亞歷克斯,青春記憶搭上蘇聯解體大爆炸,直接邁入歐美潮流。亞歷克斯熟諳各路西方搖滾。就在我們前往親俄羅斯派集會的路上,兩邊都是「Liverpool」利物浦酒店廣告。2007年落成的這家酒店,是頓內次克地標建築,內部完全是一座向英國「披頭士」樂隊致敬的博物館。不過,據傳酒店並沒有向「披頭士」支付版權使用費,也不擔心他們追索到俄羅斯邊境。

2005年烏克蘭第一次主辦Eurovision,也就是歐洲版 「美國偶像」或者「中國好聲音」,這個還沒有加入歐盟的國家為自己的歐洲屬性放聲高歌。

然而,歷史從不曾離開。

車窗外傳來響亮的口號,紅藍白三色旗飛舞,顯然是親俄集會。視線裡出現一個巨大的石像——列寧!我要求停車。

邁克斯臉上先是困惑,然後驚訝,終於跟翻譯爭執起來。我堅持停車,他堅持不停,越過翻譯,我們倆吵起來。最終,車兜了幾個圈子,停下來,我推開車門,一路小跑過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