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死系列(5)翁麗淑:在殺了五個人之後:一個教育人的觀點

2014-05-09 05:39

? 人氣

死刑直接剝奪了修補錯誤的可能。(取自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官網)

死刑直接剝奪了修補錯誤的可能。(取自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官網)

1999年台灣發生921大地震,短短數日,來自台灣各地的捐款高達3百多億元,還不包括豐富的物資及人力支援。連鄰國的日本發生311大地震,台灣人群起守護,捐物資難以數計,捐錢高達一百多億日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一直認為自己是身在一個非常尊重生命的溫暖國度。當有天災來臨,總會有許多人出錢出力,就是期待能盡早救人,或讓災區的人能得到充足的資源,脫離苦難….

但同樣的邏輯發生在重大的犯罪事件時,思考便轉了彎。我們不但會聽到許多咒罵加害者的聲音,甚至期待以死刑伺候…

這是一種很質樸的正義感,但仔細想想就會覺得有些不對勁。

當老天爺犯了錯,製造了嚴重的天災,讓許多人死亡或民不聊生,你並不會指責老天爺,或把自己的宗教打個大叉叉﹔大家想的是,我們要如何整治河道、如何加強居屋的耐震防火、如何運用科技預知天災來臨的可能;我們也會開始反省,我們是不是太過貪婪?!我們是不是太不知節制?我們會要求政府負起責任,我們期望政府照顧災民的安置,並發展相關的建設。沒有人會覺得花全民的納稅錢在少數災民身上是浪費或不公平,也不會有人覺得重建災區浪費時間浪費公帑。

我們不責備自然,我們面對、反省並思考,然後把力氣放在預防下一次的災難。

但對於重大的犯罪事件,這樣的智慧突然就不見了。好像只要加害者得到懲罰,這件事就算完了。被害者得到相關的照顧了嗎?傷害有沒有修補的可能?事件發生的原因為何?影響為何?有沒有辦法預知或預防?我們又要如何整治社會的河道、加強社會的耐震防火能力,讓所有人能安居樂業、讓貧富差距不那麼懸殊、讓有疾病的人得到適當的治療、也疏通不公義不恰當對待的阻塞….沒有,大家好像只要找到相對應了的懲罰就以為事情已經解決….

最糟的是,連政府也這樣便宜行事,甚至把極端刑罰的執行當作政績,當作執政錯誤的煙霧彈。許多人可能以為是因為主張死刑不可廢除的民意很高,才使得政府不敢放手廢除死刑,但在我看來,根本是因為「死刑」的權柄很好用也很誘人,無能的政府很難捨棄,而人民竟也順著政府的邏輯,乖乖地讓政府用「死刑」來餵食我們對正義的渴求。而真正該做的,每個犯罪案件的反省,社會防護網的加強,連最最基本的,對於審判的程序正義、對於真兇的查證與追緝都草率為之。

如果連基本的程序正義都無法保全,我相信這份司法的主要任務其實就像拿廉價的塑化劑當糧草,並充當大部分人監督政府作為的障眼法。

這次四月底的執行,事實上已經充分展示了這樣的功能。當反服貿的聲浪如海嘯撲來,當反核及對政府核能政策的質疑已然威脅了政府執政的正當性,連案件充滿疑點,且曾被判無罪的杜氏兄弟都能被執行;而當天才提非常上訴的劉炎國即被槍決(甚至唯一可以受理非常上訴案的檢察總長根本人事未定。)…人命像爬在部長桌上的小螞蟻,完全沒被仔細看清楚就被部長的官印給壓扁了!

站在教育者的觀點,我認為「懲罰」的目的是在讓世界往更美好的境地前進。我們會期待透過懲罰,讓做錯事的人了解自己的錯誤,並付出代價,且期待這個代價能盡量的修補錯誤,至少,我們期待能夠從中學到教訓,而讓錯事不再重演。

但死刑這樣的懲罰完全背離了這樣的目的,這個懲罰的可怕,在於它直接剝奪了加害者所有修補錯誤的可能,也剝奪了一個生命可能更美好的想望。用暴力直接將一個犯了錯的生命抽離(有的甚至還不知道真相),並不會讓我們的社會得到相當的教訓而阻止事件再度重演,它只會讓我們的社會留下一個污穢暴力的疤痕,暗示著孩子們,只要有權力就可以使用暴力,這跟前些日子街頭的流血驅離有相似之處。但關懷生命的我們,可有同樣的目光看待…

*作者為鷺江國小老師/廢除死刑推動聯盟理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