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台灣(2):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

2014-03-10 07:53

? 人氣

全球化問題下,學問跟知識的性質都變得是「千門萬戶互通」。應該要結合各種知識來處理現實問題,這也是余紀忠講堂為何安排各種不同的課程。梁啟超有一句名言:「看大局要明白,做一部要勇猛。」他用這句話勉勵大家做學問既要能關照全局,還要重點突破,這也是余紀忠講堂所持的態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要辦成「講堂」,不必辦成「大學」,是因為講堂和大學不一樣,大學什麼科都有,但講堂必須營造出一種特色,要有一種個性。這點則是余紀忠講堂要思考的地方。

如果你是一個對台灣整體非常關切的人,應有什麼素養?如果一個人站在公共的位置上,應有什麼素養?這兩個問題應該共同來思考。我個人有四點想法:第一,應該要有視野,對過去、未來、全局,要看得很遠;第二,要有氣度;第三,要有企圖心;第四,就是大家都有的技能。

最近我去上海開會,有人訪問我怎麼樣做一個較好的歷史學者?我說沒有什麼方法,但要有遠景。我引用報紙上看到小提琴家慕特(Anne-Sophie Mutter)所說的一句話:「如果你要教孩子造帆船,不要教造船方法,只要講壯闊華麗的航海故事,未來他們就能造出最棒的船。」這句話對我有點觸發,以上四點是我想做,但還沒有做到,在這與大家分享。期望我們都有些信念、想法,一起做一點事情。

*作者為中研院副院長、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原文選自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最新出版《決定台灣的29堂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