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析: 許志永為中國政治反對開新路

2014-03-10 07:08

? 人氣

許志永發起新公民運動標誌「建設性反對派」在中國已經崛起(取自主場新聞)

許志永發起新公民運動標誌「建設性反對派」在中國已經崛起(取自主場新聞)

根據律師披露的消息,今年中國「兩會」後,對新公民運動發起人許志永的二審,及對新公民運動其他宣導者和參與者的一審,將陸續展開。而春節前對許志永的一審,尤其是許志永被法官打斷的最後陳述,已經震撼了世界,國際輿論達於頂點。許志永及新公民運動,獲得了歷史性聲譽;中國司法當局及所謂法治形象,則付出高昂的信用代價。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比歷史聲譽更重要的突破,則是建設性的反對派,反而因打壓登上歷史舞臺,這應為中國司法當局始料不及。

建設性的反對派,是王功權去年接受媒體專訪時對自己和新公民運動的定位,亦為許志永所認同,但在中國民間飽受爭議。有一種傾向在中國民間很流行,即把反對等同於零和遊戲,等同於鬥爭哲學,如毛澤東所稱的:「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

從「兩個凡是」出發,認定建設性就是給統治者解套,就是充當幫閒甚至幫兇;非此即彼,全輸全贏,這樣的極化思維顯然是政治反對的誤區。許志永和王功權發起新公民運動,主張建設性的反對派,正是要走出這誤區,為中國的政治反對開新路。

這新路,概括地說,就是服務社會之路。許志永最早的聲譽,就從服務中得來。2003年他與滕彪、俞江發起三博士上書,終結了罪惡的收容遣送制度,讓數億農民工受益。風雨兼程,一路走到今天,服務社會是他不變的主題。2005年他和王功權等同仁創辦公盟,主要就為弱勢族群提供法律援助;2009年公盟被迫關閉,他又以公民群體為平臺,發起教育平權運動,最終迫使教育部讓步,宣佈三十省同步開放農民工子女同城高考,受益的農民工至少千萬。

十年反對之路,十年服務之路,十年建設之路;反對與服務、反對與建設的驚人重疊,是許志永、王功權,也是整個新公民運動的顯著特色。它不是消極等待遙遙無期的總解決,不是幻想暴烈的一夜巨變,而是推動社會的點滴生長,相信生長本身就是不可遏制的改變力量。不是打倒一切,而是建設社會;不是空談主義,而是解決具體問題;不是空喊反對,而是通過扎扎實實的推動,讓反對派的理念落地發芽。

功夫在詩外,於當下中國的反對政治而言,所謂詩外就是社會。必須以社會為主場,不斷向下紮根,與社會的需求對接,才能為反對政治奠定社會基礎,才能告別小圈子的政治,成就公民的大政治。也惟有公民的大政治,即千千萬萬公民崛起的壓力,才可能讓所有槍炮失效,讓所有鎮壓失效,以柔克剛,啟動和平轉型的進程。

對這點,看得最明白的是當權者。新公民運動根本就是陽謀,從不諱言和平轉型的初衷。如果當權者有轉型的自覺,這於他們本不衝突。但事實上他們連轉型兩個字都懶得提,他們只要千秋萬代。這就註定了新公民運動不可能不受難。新公民運動固然溫和,但這只是基於普遍的人性,是對人心的溫和、對社會的溫和,對恐懼轉型的當權者而言,恰恰越溫和越可怕,越溫和越是洪水猛獸。

新公民運動最終遭全面絞殺,也就是邏輯的必然。這一點,許志永早心知肚明。但他求仁得仁,以身飼虎,義無反顧。空喊反對在當下中國並沒有太大風險,但它並不能真的改變什麼。要告別空喊,扎扎實實地服務社會和建設社會,扎扎實實地推動,反而可能最危險,隨時會淪為國家的敵人。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沒有不惜自我犧牲的強大意志,不可能像許志永這樣挺身而出,十年不輟。

這正是許志永最可貴之處,也是他不僅得到國際社會一邊倒的聲援,更得到國內主流社會普遍同情的原因。和平轉型不等於沒有犧牲,恰恰需要精英的自我犧牲。不是空喊不怕犧牲,不是鼓動別人犧牲,不是喊給我上,而是關鍵時刻犧牲在前,關鍵時刻喊跟我上,這是許志永的意義,也是當下中國精英的責任。只有當越來越多的精英敢於自我犧牲,才會喚醒我們民族的精神力量,以遏制未來可能的大潰敗,避免大震盪、大犧牲。

好在,明白自己責任的精英,不只許志永一人,從劉曉波,到郭飛雄、丁家喜、趙常青,他們沒有一個人退縮,沒有一個人不是大義凜然,他們是真正的貴族。設想一下,數年之後,當他們相繼走出高牆,重新投入方興未艾的新公民運動和其他反對政治,那該是多麼激動人心的場景。那時誰敢否認,成建制的建設性反對派已在中國崛起!這,或許是這個不幸的民族在當下的大幸。

*作者為中國公共知識份子,前《南方周末》評論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