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勇觀點:改革毋忘初衷,國民黨才有救

2020-01-31 06:50

? 人氣

國民黨代理主席林榮德(前左三)主持國民黨新春團拜,左起為兩位前主席馬英九、吳敦義。(蔡親傑攝)

國民黨代理主席林榮德(前左三)主持國民黨新春團拜,左起為兩位前主席馬英九、吳敦義。(蔡親傑攝)

臺灣總統大選塵埃落定,國民黨新敗之際,黨內要求「砍掉重練」的聲浪四起。不過,國民黨人喊改革並非第一次,過去多少倡議不是淪為口號,就是無疾而終,不禁令人擔憂這次國民黨能否痛定思痛、亡羊補牢,尋求四年後再起。逾半年以來,筆者有幸能在國內報章、網路媒體上陸續撰文分享對今年大選主要相關議題的觀察,如今回頭逐一檢視結果,雖感慨難免,仍可供中國國民黨將來改革參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首先,國民黨在制定黨內總統初選規則時,以尋求各參選人「共識決」為由,排除手機樣本納入初選民調。姑且不論國民黨真能透過市話全民調的方式產生「最強的候選人」韓國瑜,郭台銘因不滿初選制度的僵化,無法如願納入手機民調,以致他初選落敗後琵琶別抱,不利泛藍後續整合。反觀,民進黨辦理總統初選則兼顧不同陣營需求,採取手機、市話民調各半,讓落敗方能心服。黨內制度必須與時俱進,才能為國民黨百年老店奠定改革的基礎,而初選民調爭議只是冰山一角。

其次,這是個民粹主義當道的年代,伴隨而來的是政治光譜日趨明顯的兩極化。從訴諸階級對抗到反建制,民粹主義簡化了原本耗時的民主審議過程,剩下「敵我」二分法。總統蔡英文企圖打造的「辣臺妹」形象以及韓國瑜在臺灣政壇掀起的「韓流」旋風,都顯示了臺灣民主可能正在重蹈以美國總統川普為首西方民粹領袖的覆轍。其中「韓粉」的凝聚和動員力之強,在臺灣選舉史上堪稱空前,卻無助於國民黨獲得中間選民和年輕人的支持。至於主張民調「蓋牌」效應等類似「反智」的言論,事後不免顯得自欺欺人;國內有專業的民調機構在選後公布它在大選民調封關後所做的預測,與選舉結果近乎相同。搞政治固然需要熱情,但莫忘民主中道的初衷,也不該摒棄理性思考。

20200130-國民黨江啟臣委員前往國民黨中央黨部進行黨主席補選的領表。(蔡親傑攝)
國民黨立委江啟臣前往國民黨中央黨部進行黨主席補選的領表。(蔡親傑攝)

第三,所謂國民黨「青壯派」在敗選後大聲疾呼要求立即檢討「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立場,並不完全可取。臺灣主體意識是中華民國在臺灣推動民主化的必然結果,但這理應與國民黨追求兩岸和平發展、共存共榮的目標並不相悖。現有國民黨人對「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開始失去信心,原因可歸結為二:對以民主為前提的國家統一願景不再,故「一中」指中華民國乃違心之言;其反共立場因政客覬覦兩岸交流紅利而動搖。蔡政府就是看準了國民黨這種心態,才會厚顏一再消費香港「反送中」運動以塑造「亡國感」的緊張氣氛,並強行通過極具爭議性的《反滲透法》來打擊異己、凸顯自己才能捍衛國家主權,最後硬是逆轉選情連任成功。

國民黨與其檢討「九二共識」,不如捫心自問,是否還想要以中華民國在臺灣的經驗作為華人世界的標竿,並以敦促對岸走向自由民主為己任?國民黨唯有積極面對兩岸問題,方能找到再起的利基。倘若改革只是放棄理想、盲從民進黨的「臺獨」路線,沒有靈魂的國民黨遲早會被市場淘汰。

國民黨會輸掉今年大選其來有自,但改革切忌病急亂投醫、治標不治本,造成日後問題叢生,尾大不掉。尤其在新媒體的推波助瀾下,任何毛病都會被對手訴諸負面競選手段,甚至透過「出口轉內銷」的新聞操作,而不斷地無限被放大。這次綠營網軍鋪天蓋地「黑韓」和發動「全民下架吳斯懷」已經讓國民黨吃盡苦頭,想必大家記憶猶新。然而唯有存在強健的國民黨才能確保中華民國的生存和延續臺灣民主的發展。黨內改革從不嫌晚,但除了決心,也不能忘本。

*作者為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政治學博士。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