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腦子「我要贏」 林智堅創造100天的奇蹟

2014-12-17 06:00

? 人氣

林智堅經過100天的短跑衝刺當選新竹市長,他說,318學運給了他很大的啟發,年輕人就應該要有無限的想像和勇氣。(余志偉攝)

林智堅經過100天的短跑衝刺當選新竹市長,他說,318學運給了他很大的啟發,年輕人就應該要有無限的想像和勇氣。(余志偉攝)

【前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自治史上首度九合一選舉,結果藍綠版圖第一次出現劇烈版塊位移,6都16縣市中,直轄市部分,台北市由無黨籍市長候選人柯文哲當選,民進黨拿下4都,國民黨僅守住新北市;16縣市部分,國民黨亦僅守住苗栗縣、南投縣、台東縣和連江縣,台灣西半部幾乎全面潰敗。


這次縣市長選舉中,首度擔任百里侯的新任縣市長人數之多亦屬空前,儼然是台灣新一代政治接班人出列。《風傳媒》特別製作新任縣市長專訪系列,讓社會大眾一起來認識、了解這股沛不可擋的地方新民意象徵。


----------------------------------------

「這個時候,我選市長有機會。如果選議員,我大概只能做這33個議員之一,能做的事很有限,但我今天如果下這個決定選市長,起碼『投入』就是個機會,如果我卻步了沒有參選,就沒有機會。我當初決定參選的想法,就這麼簡單、這麼單純,既然小英主席在黨中央給我這樣的機會,我為什麼要害怕膽怯?318學運給我很大的啟發,讓我更覺得要勇敢,年輕人要有無限的想像和勇氣,所以我後來告訴很多朋友,318學運對我決定投入市長選舉有很大影響!」

選前100天,新竹市長當選人林智堅正式宣布參選,起跑晚了對手、現任市長許明財許多,身後又有政壇前輩、前新竹市長蔡仁堅虎視眈眈,但林智堅仍勇敢地投入新竹市長選戰,是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勇氣,是土生土長新竹年輕人想要為家鄉做更多事情的熱情,林智堅以和城市同一世代的年輕人風格和節奏打贏選戰,帶領新竹人一起迎著風城的大風飛翔,一如競選總部牆面高掛帶有童趣的海報寫著,「加速吧,新竹!」

決定要選就勇往直前 絕非只練兵

「我心裡很明白大家對我參選的看法,還有質疑的聲音,以為我是來練兵的,其實依我的個性,決定要做的事就勇往直前、義無反顧。我打算要投入選舉,就馬不停蹄開始準備,8月3日 和蔡英文談過,8月20日正式徵召,我知道我已比別人晚太多,清楚自己和許市長的優劣勢,也了解新竹藍大於綠的選民結構」。林智堅進一步分析自己和對手、現任市長許明財間的優劣勢,他說,有3件事是他的優勢,一是大環境民眾不滿意中央馬政府做不好,許明財在新竹市的執政反應情況也不好,中央和地方執政的不滿,可以轉換到選票上;二是318學運後,年輕人開始關心政治,真正願意走出來投票,這會改變選舉結果;三是他要在這次選舉過程中展現出強烈「我要贏」的決心。

無懼在地知名度不夠 做就有機會

但林智堅也心知自己最大的問題,就是「在地知名度不夠」,只選過一次議員,雖然5年多時間在選區內辦了很多活動,在新竹媒體曝光度也不是太低,但「選前民進黨中央所做民調,我的知名度只有70%,對手許市長有98%,蔡仁堅也有95%,我與另二人知名度落差20%以上,而知名度和支持度絕對是有關聯的。」

林智堅說,他決定參選後,就去找現在已當選台北市議員的王閔生。林智堅回憶說,當他告訴王閩生大概準備選市長,王很驚訝地說,選議員不是還滿好的,我告訴他自己的想法,王閩生後來和其他朋友形容林智堅說明他要選市長的神情是,「滿臉充滿企圖心,眼神發熱」。

「對,我對於小英主席找我參選新竹市長這件事,非常亢奮,我並不覺得去選市長是犧牲打,或是練兵,當我要選市長時想的,就是要怎麼選才能贏,我是很樂觀的人,我太太說我是無可救藥的樂天派!」林智堅說,他總覺得什麼事,去做就有機會,如果真的想要改變這個城市,或想為這個城市做點事,唯有市長這個職位才有能力且最有機會來執行。過去5年多當選議員有很深的感觸,可以做的事情有限,現在的情況是,「選議員相對單純,選市長就是得奮力一搏」。

沒有人天生會當市長 「但我願意學」

談到自己的選戰策略,林智堅說,只有100天,剛開始跑時,很多市民質疑,「一是你這麼年輕,二是過去的背景沒有行政經歷」,他們質疑林智堅是不是能做好這件事,所以他就用這100天,「我用我的行動力、執行力,還有創意,我一直告訴選民,沒有人生下來就會當市長,就好比當爸爸,不是天生就會當爸爸,可是我願意學習,願意去了解怎麼做一個好爸爸,當市長也是一樣」,在這100天他提了很多好的政見,不斷引領選舉議題,告訴市民,我的年輕帶來的是行動力跟執行力,還有我們無限的想像和可能」。

林智堅難掩得意地說,「一開始他們都一直說我年輕啊,經驗不夠,但到了選前一個月,我們很明顯深刻的發現變化了」,在選前一個月,選民開始說,「對,要給年輕人做看看,要換人來做看看!」

因為園區產生的就業機會,新竹市人口的平均年齡只有36歲,是個人口很年輕的都市,「而我是39歲,和這個城市擁有同一世代的年紀和思維」。所以林智堅從選戰之初就一直告訴選民,這個城市的人口平均年齡只有36歲,「我是這個世代的年輕人,我就應該來為你們服務」。他對年長的新竹市民說,你們就把我當做自己家裡的晚輩去提攜;他告訴年輕市民說,「我們就是這個世代的人,所以我們要替這個城市扛起責任」,在他不斷地論述下,大家漸漸地不再在意年齡的問題了,從剛開始的質疑,慢慢減少,直到消失,後來甚至獲得認同。

20141212-SMG0019-138-新竹市長林智堅專訪-余志偉攝 12-16-2014

林智堅以長期在地服務的經驗,說服競選團隊要如何讓選民有感。(余志偉攝)


鎖定年輕爸媽首投族 和時間賽跑

林智堅每天都在跟時間在賽跑,只能抓幾個重點設定,如「我的對象是誰?我和這次選舉對手的差異在那裡?」一開始就清楚設定,訴求的選民就是和他年齡差不多的爸媽,以及更年輕的首投族。因為林智堅的選舉團隊分析,此時選民的投票行為多數都已經固定了,特別是年紀越長的,所以在選舉過程中,長者在意的部分,他們很快就做完,提出和他們相關的政見,但林智堅大部分的政見,都集中在他們想要鎖定訴求的年輕爸媽和首投族選民,「鎖定最直接可以努力的方向,很明確的走下去」。

林智堅說,剛好他在這個城市的背景和學習經驗,給了他這樣的優勢,但他不諱言說,對於選舉提出的政見,團隊一直有不同的聲音,說他為什麼提那麼小的東西,你已經是選市長不是選議員了,要更宏觀。但他告訴大家,這真的是新竹市民很在意的事。當有競選團隊成員質疑時,他就請民調公司做民調,讓他們了解市民真的在意這些,「我當助理9年多,議員5年多,我心裡很清楚,因為我過去的訓練背景,我一直做在地服務,我每天服務處的服務案件就是最大量的統計數字。」

「我一直告訴團隊,他們從台北來,對新竹並不了解」,如林智堅要提出處理「路不平」的政見,他在開始要選時就做了民調,結果顯示有7成的人不滿,更肯定了他的感受和市民感受一樣;在親子部分,很多年爸媽抱怨,新竹市沒有親子館,沒有兒童醫院,新竹市的婦幼空間非常不友善,這些是他的對手都沒有想到的事,但因為林智堅是基層助理出身,又剛好有兩個孩子 ,「這些年輕爸媽所碰到的問題,都是我會碰到的」,帶小孩去公園溜滑梯,小孩很滿足,但新竹的公園兒童遊樂設施維護得很差,並不安全;且新竹市有全國最高的出生率,卻沒有兒童醫院,他還要在最短時間協助台大新竹擴院計畫,這些事,地方首長似乎很少知道,所以林智堅在選舉中辦了70多場兒童劇、親子活動,常常選擇在公園舉辦,同時和參與活動的爸媽們訴求,告訴他們,「未來我當市長要打造一個友善適合兒童的城市」,這些爸媽就很有感。

_DSC7202-編輯 12-16-2014-林智堅提供

林智堅說,因為自己有兩個小孩,因此對年輕爸媽在新竹生活會遭遇的問題感同身受。(林智堅提供)

但有些團隊成員還是質疑,他就舉辦市民座談會,與會者長者居多,從他們的眼神,就可以看出他們感興趣的議題。林智堅發現,當他講城市願景,1916園區計畫時,這些長者都無感,但當他開始講假牙政策,老人年金時,這些長輩本來都在吃米粉,就全部停下來開始聽你講話了。

關心市民在意的小事 讓市民有感

林智堅說,路不平的情況,在新竹非常嚴重,市民對路不平感受很深,他認為和前幾屆市長的決心和執行力有關,他有太多助理和朋友都是機車族,一再反應這件事,他知道,解決路不平問題,必須面對和承受的壓力,前幾屆市長都不太願意得罪人,誰來申請施工就同意他挖馬路,也沒有要求挖的路段和時間、範圍,一條路不斷的再挖再補再挖,也不要求回填的施工品質,這是他一上任就要馬上做的事,市府必須去協調,不是一個單位來決定,是要幾個單位溝通協調,要有一套機制。

此外,部分路段因為園區會塞車,解決新竹市上下班壅塞問題,還有新竹市容整潔度不佳、公園設施維護很差、公園內雜草叢生等,這都是他上任後不需額外編列預算就要馬上做的事,讓市民有感他們在意的生活小細節,可以馬上改善。

「我是用政績讓市民在我上任後就有感,要讓市民在意的生活上小事,過去做不好的,我們做到了,市民就會有感受」。所以林智堅找一級主管時,都會告訴他們,「未來這個團隊是很辛苦的團隊,是速度非常快的團隊,也是一個要完全負責的團隊,做不好就要檢討,要有人負責」。林智堅強調,「我們不是來打泥巴仗,不是來隨便說說」,未來相關政策都要列管,他在邀請人才加入團隊時要會和他們仔細地討論說明他的政策主張,他們一旦決定出任局處首長,「就必須要告訴我,要允諾時間,沒做到,就要負責」。

林智堅說,他告訴每個受邀加入市府團隊的成員,「要有心理準備,這是有效率且節奏很快的團隊,當然壓力是不在話下」,他說。「就好像我們在打100天選舉,領導者表現出意志和決心,團隊中只要願意留下來的人就必須跟上這個速度,跟不上的只能被隊伍留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