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浩觀點:毛澤東為什麼發動1958年臺海危機?

2017-02-05 07:10

? 人氣

毛澤東(中)和周恩來(左)及林彪(右)(AP)
1958年9月6日,周恩來宣佈北京的目標是恢復中美大使級會談,白宮立刻表示,美國駐華沙大使已經準備好恢復會談。圖為毛澤東(中)和周恩來(左)及林彪(右)。(資料照,AP)

9月中旬,美軍支援國軍12門八吋砲到位後,國軍取得火力上的優勢,其影響所及,使中國在砲戰上轉為劣勢,無法再以砲戰封鎖金門。中國因此開始改變策略,9月中,周恩來讓香港新聞界要人曹聚仁向蔣經國傳達中共希望國共和談的五項條件。9月30日,蔣介石對此「甚嘆共匪對中美離間之技倆奇妙而毒辣,寒心極矣。」同日,杜勒斯在記者會上表示,若臺灣海峽能獲致靠得住的停火,美國將贊成國軍由外島撤退一部份。10月1日,艾森豪表示中華民國將眾多部隊布防在金門不是好辦法,但國軍不能在敵軍壓境的狀況下撤退。同日,蔣介石公開反對減少外島駐軍,他說中華民國並無接受美國建議的義務,國軍仍要堅決死守金馬。10月2日,蔣介石又召見美國大使,指責美國政府近日之言論實對金馬國軍打擊重大,這是蔣介石對周恩來和艾森豪的回應。10月初,臺海危機進入打打停停、半打半停的外交政治為主,軍事手段為輔的新階段。毛澤東考慮到政治上已有收穫,因此接連宣佈「停火一周」、「停火兩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58年10月21日,杜勒斯突然來臺灣與蔣介石磋商,他原本還想逼迫國軍自金馬撤離,沒想到中國卻在10月20日恢復對金門砲擊,使杜勒斯騎虎難下。蔣介石當面要求杜勒斯「予我以原子重砲,毀滅其砲兵陣地。」兩人交談三日,杜勒斯與蔣介石各讓一步,在臺北發表歷史性的《聯合公報》。在公報中,杜勒斯因「金馬與臺澎防務有密切關聯」而作公開協防承諾,同時警告中國不要再做出挑釁的動作;蔣介石則首次宣示「光復大陸主要武器為三民主義之實施,不憑藉武力為反攻復國之主要途逕」,實際上放棄武力反攻國策。

1956年美國國務卿杜勒斯。
杜勒斯的外交策略是讓臺灣、中國雙方在外島降低軍事力量,他認為只要美國立場堅定,中國會改變看法。圖為1956年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資料照)

杜勒斯的外交策略是讓臺灣、中國雙方在外島降低軍事力量,他認為只要美國立場堅定,中國會改變看法。果然,《聯合公報》發表後的第三天,中國突然宣布對金門的濫轟狂炸將改為「單打、雙停」。1958年的臺海危機,從赫魯雪夫訪問北京開始,到杜勒斯訪問臺北結束,因為中華民國的堅定固守,迫使美國積極支援,導致中國「計窮力竭,破綻敗露,自動停火」。事實上,毛澤東在衡量局勢之後,不敢挑戰美國協防金馬的承諾,他對外宣稱,擔心杜勒斯逼蔣介石放棄外島,切斷臺灣和大陸的牽連。對他來說,藉由觸發危機、再停止危機,既達成逼迫美國恢復大使級會談的目標,又挑戰了赫魯雪夫的領導地位。此後,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期隔海分治,蔣介石雖在口頭上還不放棄「反攻大陸」,其實內心非常清楚這只是一句口號而已,而毛澤東發動兩次臺海危機卻不敢真正攻打金馬才是「兩個中國」長期存在的根本原因。

*作者為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學博士

喜歡這篇文章嗎?

汪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