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觀點:後段私大招生亂象側記(三)

2020-01-06 06:20

? 人氣

大學辦校補助及資源有限,需要仰賴學生繳納的學雜費作為財源,但並不能成為為了招生而不擇手段的理由。圖為學校示意圖。(資料照,取自pixabay)

大學辦校補助及資源有限,需要仰賴學生繳納的學雜費作為財源,但並不能成為為了招生而不擇手段的理由。圖為學校示意圖。(資料照,取自pixabay)

首先,我必須聲明,在教育部補助有限、董事會挹注匱乏和沒有其它資源,須以學生的學雜費作大學主要財源的情況下,大學勢必將受到以物質基礎為主的結構性壓力,從而將招生視為重要手段,這基本上是可以理解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是,這並不表示,我們可以將招生當作教育的終極目標,並且為達招生目標而不擇手段。錯誤或不正當的手段,即便可能可以會為大學帶來一時的榮景假像,但長期來看,這畢竟不是大學永續經營的良方。甚至,因為手段的不正當,而可能遭致飲鴆止渴、弄巧成拙的反效果。

甚麼是合法、正當且有效的招生策略呢?而,甚麼又是不合法、不正當或反效果的招生策略呢?以下是我的經驗談。

首先,容我先分享一個我最近在班上進行的簡單調查。我曾在這學期所教授的通識核心課程課堂上,提出一個問題,那就是,是甚麼關鍵因素決定了你/妳最終選擇本校?

當我問到「有沒有同學是因為南華老師到貴高中貴班進行招生宣傳,而決定選擇本校」時,全班五十多位同學,只有一位同學舉手。她表示,她聽過本校民音系老師的入班宣導,這影響了她的志願。換言之,大學老師入高中宣導,是有效果的。但,全班只有對一位同學生效,對其他五十多位同學卻沒有效果。

我們的學校主管如果以這一位成功的例子來自我證成,指派大量老師入高中招生的策略是有效的,則這位主管要不是睜眼說瞎話,就是邏輯素養有問題,在邏輯上這叫做「以偏概全」。

許多同學表達選擇本校的關鍵因素是,因為我們以國立大學收費,並且有一筆可以多次性使用,並且可以隨英檢成績提升而加碼的海外學習獎勵金。所以,就本班同學而言,最吸引她們來念本校的不是大學教師入班宣導,而是學費減半和海外學習獎勵金。有一位來自知名高中的同學則表示,她選擇南華的理由是「寧為雞首,不為鳳尾」。以她的成績,在南華可以享有學費全免的優惠。進入南華後,她也覺得能選到好老師的課,令她非常開心。她不喜歡老師放下正課帶同學參加甚麼企業講座,這種不情願的演講,她和同學都會用睡覺來聽講。

也有以指考方式入學的同學表示,在指考分發到本校之前,他完全不認識本校。並表示,每一位同學心目中都有屬於自己的第一志願,不可能會因為某大學老師到高中入班宣導時的驚鴻一撇,就改變自己的決定。大學端這個想法實在太天真了。

20160701-SMG0045-012-2016年大學指考登場-考試開始。(顏麟宇攝).jpg
每位同學都有自己的第一志願,因為某大學老師來到高中入班宣導而改變決定的學生,比例並不高。(資料照,顏麟宇攝)

儘管學生的觀察精準入微,但有招生壓力的後段私立大學,卻常常忽視這個可以透過入學新生進行更具有客觀性的學生選校選系決策行為調查。原因何在?我的觀察是,越是招生困難的學校,越有可能在該校主管和部分教師間激發出一種集體的歇斯底里的非理性情緒。被這股情緒衝昏了頭,常會失去理智的判斷力。在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的焦躁情緒下,這樣的學校通常會用最嚴苛的手段,如將教師招生寫入聘約或教師評鑑,藉此強制教師將自己的教學、研究的志業,棄置一旁,將招生當作最重要的業績。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