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觀點:後段私大招生亂象側記(三)

2020-01-06 06:20

? 人氣

大學辦校補助及資源有限,需要仰賴學生繳納的學雜費作為財源,但並不能成為為了招生而不擇手段的理由。圖為學校示意圖。(資料照,取自pixabay)

大學辦校補助及資源有限,需要仰賴學生繳納的學雜費作為財源,但並不能成為為了招生而不擇手段的理由。圖為學校示意圖。(資料照,取自pixabay)

首先,我必須聲明,在教育部補助有限、董事會挹注匱乏和沒有其它資源,須以學生的學雜費作大學主要財源的情況下,大學勢必將受到以物質基礎為主的結構性壓力,從而將招生視為重要手段,這基本上是可以理解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是,這並不表示,我們可以將招生當作教育的終極目標,並且為達招生目標而不擇手段。錯誤或不正當的手段,即便可能可以會為大學帶來一時的榮景假像,但長期來看,這畢竟不是大學永續經營的良方。甚至,因為手段的不正當,而可能遭致飲鴆止渴、弄巧成拙的反效果。

甚麼是合法、正當且有效的招生策略呢?而,甚麼又是不合法、不正當或反效果的招生策略呢?以下是我的經驗談。

首先,容我先分享一個我最近在班上進行的簡單調查。我曾在這學期所教授的通識核心課程課堂上,提出一個問題,那就是,是甚麼關鍵因素決定了你/妳最終選擇本校?

當我問到「有沒有同學是因為南華老師到貴高中貴班進行招生宣傳,而決定選擇本校」時,全班五十多位同學,只有一位同學舉手。她表示,她聽過本校民音系老師的入班宣導,這影響了她的志願。換言之,大學老師入高中宣導,是有效果的。但,全班只有對一位同學生效,對其他五十多位同學卻沒有效果。

我們的學校主管如果以這一位成功的例子來自我證成,指派大量老師入高中招生的策略是有效的,則這位主管要不是睜眼說瞎話,就是邏輯素養有問題,在邏輯上這叫做「以偏概全」。

許多同學表達選擇本校的關鍵因素是,因為我們以國立大學收費,並且有一筆可以多次性使用,並且可以隨英檢成績提升而加碼的海外學習獎勵金。所以,就本班同學而言,最吸引她們來念本校的不是大學教師入班宣導,而是學費減半和海外學習獎勵金。有一位來自知名高中的同學則表示,她選擇南華的理由是「寧為雞首,不為鳳尾」。以她的成績,在南華可以享有學費全免的優惠。進入南華後,她也覺得能選到好老師的課,令她非常開心。她不喜歡老師放下正課帶同學參加甚麼企業講座,這種不情願的演講,她和同學都會用睡覺來聽講。

也有以指考方式入學的同學表示,在指考分發到本校之前,他完全不認識本校。並表示,每一位同學心目中都有屬於自己的第一志願,不可能會因為某大學老師到高中入班宣導時的驚鴻一撇,就改變自己的決定。大學端這個想法實在太天真了。

20160701-SMG0045-012-2016年大學指考登場-考試開始。(顏麟宇攝).jpg
每位同學都有自己的第一志願,因為某大學老師來到高中入班宣導而改變決定的學生,比例並不高。(資料照,顏麟宇攝)

儘管學生的觀察精準入微,但有招生壓力的後段私立大學,卻常常忽視這個可以透過入學新生進行更具有客觀性的學生選校選系決策行為調查。原因何在?我的觀察是,越是招生困難的學校,越有可能在該校主管和部分教師間激發出一種集體的歇斯底里的非理性情緒。被這股情緒衝昏了頭,常會失去理智的判斷力。在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的焦躁情緒下,這樣的學校通常會用最嚴苛的手段,如將教師招生寫入聘約或教師評鑑,藉此強制教師將自己的教學、研究的志業,棄置一旁,將招生當作最重要的業績。

我們甚至可以做此因果推論,那就是,越是招生困難的學校,越有可能會用最嚴苛且無效的方式,迫使大學老師以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的方式來進行高中入班宣導。反之,越是招生無虞的學校,越不傾向以強迫性的方式要求老師入高中宣導。

從這個角度看起來,那些大量教師被迫入高中宣導的學校,其實有可能會掉入「自我實現預言的陷阱」。也就是,自己的無良招生手段為自己學校的未來掘了個墳墓。通常這類大學的主管,對這種自掘墳墓的招生陷阱毫無警覺。他們被「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自我安慰心理防衛機轉所蒙蔽,常覺得我已經努力過了,招生結果不佳,罪不在我。

我寫這一篇文章,目的也不在說服那些食古不化的校長或招生主管,主要是希望大學師生們能藉這篇文章的分享,來檢視一下自己和自己學校的招生策略,是否有侵犯教師和學生的教學和受教權益,並且眼睜睜地看到學校用高壓卻低效率的手段,進行不正當的招生行為。若有,並且罪證確鑿,我希望大家為了捍衛高教的學術自由和教授自主,也為了調整更有效的招生策略提供機會,大聲地對學校的招生亂象提出針砭和舉發。

各大學對於教師高中入班宣導策略,實在應該進行負責任的分析,對其有效和無效的原因,做出客觀的解釋。我在班上所做的簡略民調,可能具有一點參考價值,但信效度應該不高。我建議各大學招生單位進行更具有客觀性的調查,從而找到更精準的招生方式。在沒有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之前,千萬不要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安排老師前往高中進行入班宣導,因為這可能會產生反效果。有一位非常用功的同學告訴我,她高中很討厭大學老師入班宣導,因為這會干擾到她備考自習的珍貴時間。

我有一次被要求前往桃園某私立高中入班宣導。當時,我的健康狀態極差,無法開車。我女兒必須放下一天的工作,開車載我過去。這個學校雖在桃園,卻必須從新莊繞過去。到了校門口,該校校警,並不知道今天有安排本校入班宣導,幾經溝通,他才用不太友善的口吻說:好吧!我放你們進去吧!進了學校,找到輔導主任,他完全不知道本校今天要來入班宣導。我回答他,不但我會來,還有一位旅遊系的老師會帶宣傳品過來,但他的一無所悉讓我非常驚訝且尷尬。出於對我的同情,他還是帶著我硬闖入正在自習的一個班級。在該班班導的陪伴下,我一個人施出渾身解數,表演樂器、說笑話,搭配本校獎學金和福利的介紹。台上賣力演出,台下禮貌性的笑笑,完成一個小時貌合神離的小劇場。結束後,導師跟我說,謝謝您的精采演出,但我們班沒有一位同學會選擇台中以南的學校。聽完她的好言相告,我突然覺得自己(和我女兒)這一天過得好虛無、好卑微。

我聽過許多老師抱怨,本校安排入高中宣導的連繫工作錯誤百出,害許多老師白跑一趟高中,或進高中時必須在他人的不耐中強顏歡笑。當然,我不會因此全面否定,某些教師的口才極佳、感召力一流,帶著熱情感染高中同學,或許還可以拉到一些學生。但如果,大部分老師並非出於自願,或不認為自己的才華在招生上,讓她們勉強出任務,不但無效,甚至可能成為高中生心目中的票房毒藥。

恕我直言,我就認識一位老師,他在教學、研究方面明顯地乏善可陳,並且在語言表達上也不是一個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老師。但他為了教師評鑑的點數,非常積極參加每一場入班宣導。對他個人而言,這是有效的,因為他的教師評鑑可以因此而高分及格。但學校有沒有真正評估一下,這位老師的拙於言辭和缺乏說服力,是否讓許多高中生當場確認「這個學校千萬不要去」?當然,這個學校不可能會做這樣的評估。

我不反對有熱誠的老師進行高中宣導。但如果有老師認為自己最擅長的是把在校學生教好或照顧好,這不也是、甚至更是最好的招生策略嗎?在校生受到重視,自然會讓他們自發性地向學弟妹推薦本校,從而產生近悅遠來的效果。大學把大量的經費用在成效有限的種種不正常高中招生手段,還不如轉而用在提升在校教學設備和教學品質上。

20191227-教室,學生,課堂,教育,示意圖。(資料照,取自pixabay)
比起使用不正當的招生手段,若老師能照顧好在校學生,讓學生自發性地向學弟妹推薦本校,其實是更好招生策略。圖為課堂示意圖。(資料照,取自pixabay)

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招生亂象,常常會利用非法、不正當的策略,如,為了衝高報到率,而錄取幽靈學生,等開學後再讓他們休退學。或,招生單位不尊重專業系所,擅自在高中面談時錄取程度有問題的學生,從而造成系上招生和後來的教學品質的困擾,這種寧爛物缺的招生態度,惡化了整體入學學生的素質。更糟糕的是,在第一階段申請入學招生面試後,全校進行報考本校兩系以上考生成績的「微調」。為了提高報到率,許多系內口試委員會在第一關口試時,先把成績較佳或現場表現得比較好,但就讀意願不高的同學分數刻意拉低。事後,又在全校性的會議當中,將那些選擇他系做第一志願的考生,同時又報考本系的考生,將其在本系的成績刻意拉低,好讓一位成績較差但有意願就讀本系的同學,能夠拉高成績並進入安全名單內。這種多次竄改考生成績的劣行惡跡非常普及,是高教向下沉淪的極致表現。不正常、不合法的招生手段,不但害了整體高教的格調,更讓那些投機的學校最終加速自己的滅忙。

甚麼是最正當、合法且有效的招生方式呢?也許方式極多,我願意就自己的親身經歷來探討。

我曾與已故同事鄒川雄,以「生命教育」作為主題,搭配樂器演奏、繞口令、相聲等寓教於樂的方式,走訪上百所高中。我們從來不做招生宣傳,邀請的高中端也對我們禮遇有加。我們是以受邀的貴賓姿態進入高中,經常是該校校長或最高主管出面歡迎,且演講的場子也常常是上千人的大場面。由於我們的演講內容有笑聲、有淚水,也有許多知性、感性和靈性的內容,常能在現場激發出一種集體沸騰的情緒感染,並引發許多在場聆聽老師和同學的共鳴。相信,這樣的不招生策略,對招生反而會產生極大的非預期效果。至少,在校園內,常有同學告訴我,他們在高中時聽過我們的演講。

我所服務的學校應該珍惜老師在研究、教學、服務、輔導上不同的優勢,讓她/他們在不同的岡位上,用不同的方式把自己的長才發揮到極致,從而嘉惠到他/她們所教導的學生身上。這才應該最有效的招生方式吧?

也許,我們可以藉這篇文章來詢問大學中的教師和學生們,妳/你們認為,高中生會選擇大學的最關鍵決策是甚麼?或,你/妳認為大學最有效的招生策略應該是甚麼?

同學的觀察,絕對會比在辦公室吹冷氣、閉門造車的主管更精準吧!

對了,我去桃園某高中入班宣導那一次,那位原本說要帶資料來的老師,根本就沒有出現過。

*作者為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副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