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逐筆交易上路後,你不該再短線買賣台股、最好連當沖也戒掉?

2020-01-17 11:32

? 人氣

然而,第一澤西於1986年涉入組織犯罪和股票詐騙,面臨生存威脅時,馬希勒立刻跳船逃生。他從私下經營的運動投注公司賺到一些錢,非常不希望受到法律過度關注。為了保持和華爾街的關係,他跳槽到幾個住在史泰登島上的熟人經營的公司:魯索證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有個很懂科技的年輕人願意做低薪工作的消息,很快就傳到馬希勒耳中。馬希勒對電子產品很沒辦法,所以雇用列文幫他在史泰登島哈特蘭鎮(Heartland Village)的家處理一些棘手工作。為了交換烤牛肉三明治或彩色電視機,列文修好了衛星天線和馬希勒家庭辦公室裡的電腦數據機。

馬希勒很快就發現,列文的能力遠遠超過一般的華爾街傳送員。這個活潑的程式設計師一直在讀他能取得的每一本電腦說明書和市場結構技術書籍。他工作得非常認真,白天幫魯索傳送資料,晚上埋頭閱讀沉悶的技術手冊。

當然在華爾街上,年輕人的企圖心就像細條紋西裝和金色降落傘一樣司空見慣。馬希勒不知道,列文的抱負遠超過眼中閃著光芒、每年聚集在下曼哈頓打拚的年輕人夢想的的發大財。因為列文吸收市場管道的技術細節時,也開始建構革命性的願景,這個願景就是:如果用電腦來管理市場,市場將會(以及應該)如何運作。

把數字抄在交易單上、觀察交易員忙亂地聽取電話裡的股價、看過各種錯誤資料、老舊的資料,有時甚至不是資料,而是沒用的雜訊,列文已經預見一個所有資訊透過微處理機順暢流動的市場。電腦程式可以撮合買方和賣方,雙方都能輕易在螢幕上查詢想交易的股票價格,可以看到市場上有多少股,價格又是多少。最棒的是,投資人只要按個按鈕就能看到所有資料,不再被掌握所有資訊的無良行內人士宰割。

當時,全美國所有股票交易幾乎都必須透過中間人執行。理論上,投資人可以直接碰面,一手交錢、一手交股票。幾百年前,百老街上經常看到這種狀況(有時會在路邊,所以也稱為路邊市場〔Curb Market〕)。但實際上,建立一個集中地點,讓專業人士代表投資人執行交易會比較有效率,當然,這些專業人士也會從中賺取一些費用。

在納斯達克股票市場上,這些人稱為造市商或經銷商。在NYSE,他們稱為專業經紀人,是1792年的二十九名大行情板創立者的後繼者,是讓市場運作順暢的潤滑油,也是看管財富的守門人。從巴菲特、林區、梅阿姨到阿土伯,都要靠這些中間人幫他們買賣股票(當然,巴菲特和林區受到的待遇,會比梅阿姨和阿土伯好得多)。這些中間人提供服務,藉以賺取價差(spread),也就是他們買進股票的價格和他們再賣回給投資人的價格的差異。我們可以把專業經紀人想成叫做大約翰的汽車經銷商。大約翰以三萬美元向福特汽車買進一輛野馬,再以三萬五千美元賣給客戶,從中賺到的五千美元就是價差。

列文痛恨這套制度。專業經紀人和造市商像橋梁收費員一樣,把自己放在金流的中心,每次賺取幾分幾角,每年累積到幾十億美元。這等於從努力存退休金的一般美國民眾身上,挖錢到這些金融菁英的口袋裡。

所以列文有個想法:投資人何不跳過這些中間人,直接互相交易?何不製作一個電腦程式,當委買單和委賣單的價格相符時,就能自動將它們拉在一起?

這個計畫其實就是把華爾街搬離華爾街。它很簡單,也是未來的趨勢。但聽過列文談論這個計畫的大亨都說,那行不通,甚至可說荒唐。

列文才不信他們那套。

本文摘自《暗池:人工智慧如何顛覆股市生態》一書,獲行路出版授權刊登。

《暗池》
《暗池》

◎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