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經緯觀點:從以色列的拉賓廣場看以、巴和解

2020-01-05 07:00

? 人氣

拉賓不怕打仗,但是他知道戰爭的殘酷。1991年經挪威政府的撮合下,以、巴在奧斯陸秘密接觸,經過14次秘密談判在1993年達成奧斯陸協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阿米爾以一己之力,刺殺拉賓,犧牲掉戰爭英雄,達成他反對和解的目的。他的行爲並沒有為以色列帶來和平,只會持續以、巴、阿間的殺戮。

拉賓死後中東衝突不斷,有2000年阿克薩群眾起義、2006年以黎衝突、2008年加沙戰爭、2012年雲柱行動、及2014年加沙戰爭。以色列的備戰、反恐措施,還要繼續下去。

當我們探訪由巴勒斯坦人控制的伯利恆的時候,看不出巴勒斯坦跟以色列人的不同。回到耶路撒冷之後我詢問開車的以色列司機,你是否能從長相分辨以色列人還是巴勒斯坦人?他回答:“從長相中看不出以色列人還是巴勒斯坦人。”

種族上來説,以、巴同一血緣,意識形態來説,彼此不共戴天。

美國内戰期間林肯總統對主張消滅南方軍人的主張回應:“要對南方的傷兵和俘虜寬大仁慈…當我將敵人變成朋友時,我們的仇敵就全都消滅了。”

耶穌宣揚愛仇敵,將敵人變成朋友。以色列領袖感嘆以色列人人都要當兵殺敵,將純潔青年訓練成戰場上殺人儈子手。

和解還是對抗,是一種選擇。

只是選擇如何決定,由刺殺者?由政治領袖?由平民百姓?還是國際勢力?在得不出共識之前,和平安定還是遙遙無期。

*作者為旅美管理學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