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中國與梵蒂岡關係的七種可能性

2017-01-17 06:30

? 人氣

若要細數歷任教宗對中華民國表示的善意,當屬1959年輔仁大學在臺復校,教宗若望廿三世捐款10萬美元,教廷也將其視為重建中國教會思想的堡壘。歷任教宗在幾次天災之後的捐款,則是以個人名義捐贈,而且是以人道救災為理由,並沒有特殊的政治意涵。教宗也曾為海燕颱風後的菲律賓捐款和祈禱,這不是很特別的舉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與迷你國家建交的機會

綜觀中華民國和梵蒂岡的邦交歷史,教廷向來採取緩步出手、留餘地給人的溫和作法。中華民國若失去梵蒂岡這個邦交國,教廷有可能會提供一些補償,使之反彈不致於太大。而這個補償,或許是一個比梵蒂岡城國更加迷你的國家,馬爾他騎士團。

歐洲由於歷史遺緒和政治因素,有不少袖珍國家存在,而馬爾他騎士團又是其中最小的一個。教廷其實還擁有另一個袖珍國家的主權:安道爾,但安道爾的主權是教廷和法國共享的,而法國絕對不會願意冒著得罪北京的風險而允許安道爾和臺北建交,所以最後且唯一的選擇就是馬爾他騎士團。

馬爾他騎士團全名為「耶路撒冷、羅得島和馬爾他聖約翰主權軍事醫院騎士團」,是因歷史機緣而留存至今的一個迷你國家。這個國家的特色是,所有成員都是天主教徒,成員都有自己本身國籍,不需要憑藉著馬爾他騎士團護照出入境他國。而這個國家完全服從教廷,故教廷安排馬爾他騎士團和中華民國建交可行性極高。

國內一直有一種聲音,認為副總統陳建仁身為天主教的聖墓騎士團騎士及聖大額我略教宗騎士團勳章爵士,理應跟教廷高層關係良好,能為我國維持與教廷的邦交。這其實是一種對教廷權力架構的誤解,教廷的權力核心向來都由男性神職人員(主教及神父)獨佔,平信徒在其中並無置喙的餘地。

騎士及爵士這些勳爵組成的團體,可視為天主教內的高級聯誼會,而且人數眾多,例如聖墓騎士團在全球就有兩萬三千名成員。真的能夠影響教廷決策者,僅有身為樞機主教的總團長一人而已,而總團長的影響力還得視其在教廷高層的資歷和人脈。故以為僅靠一位騎士就能影響教廷決策,只是一種自我安慰的想像。

冷戰的遺產終會消逝

中華民國和梵蒂岡的邦交,其實早在國民政府遷臺後,就已經岌岌可危。邦交能夠存續這麼多年,依靠的更多是冷戰時期的大環境、北京方面的意識型態、不同部門的多頭馬車指揮。前兩任教宗皆是生於戰間期、成長於二次大戰,壯年時期經歷冷戰對抗共產陣營的無神論爭戰當中,對共產黨政權有深刻的不信任感。

但今天北京和教廷都已經替換成不同世代的領導人,兩方最強力對抗的時期已經過去了,現在應該會以更有彈性及更務實的方式來達成協議。更別說臺灣地區主教團的主教們,從未被告知北京和教廷的建交談判過程,臺北方面也只能被動回應和等待。

時代大環境已今非昔比,現任教宗方濟各的成長環境也迥異於前任。回顧過去,中梵的邦交更像是冷戰的遺產,中華民國若失去梵蒂岡這個邦交國,也不過是隨著時代的改變,消逝在風中。

*作者黃士修為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 邱秉正為台灣俄羅斯僑民歷史研究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