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外國看台灣選舉,也有亡國焦慮感

2019-12-27 15:00

? 人氣

這也是外國觀察家與台灣選民關注總統候選人的言論時,往往會以美中在台灣對決的角度來總結。雖然中國較常直接介入台灣選舉,特別是利用社群媒體與假新聞作戰者多來自中國,而美國的作為則是藉由與台灣政府的合作計畫,與選舉的關係相對間接。但這已讓過去台灣選舉呈現「親中vs.抗中」的國際理解,現在變成「親中vs.親美」的國際定位選擇,頗類似一四年「親俄vs.親歐盟」的烏克蘭廣場抗議對峙之場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再者,去年開打的美中貿易戰,不僅顯示美中對立的激烈程度,也讓中國經濟受到重挫,在中國從事對美出口的台商更調整生產基地,以適應供應鏈移轉的外在壓力。不管中國經濟是因美中貿易戰而受重挫,或是本身已經問題重重,再因貿易戰而被快速惡化,這都顯示中國已不再是個吸引人的工廠,甚至也可能是個看得到卻吃不到的市場。

這使得「中國經濟機會論」的主張被大幅消風,馬政府時代經長尹啟銘自豪的「台美中供應鏈分工體系」,也被質疑其適用性。而過去二十年,在總統選舉往往會呈現「中國安全威脅vs.中國經濟機會」這種「顧佛祖vs.顧腹肚」的兩難議題,也因此不再。對台灣生意人來說,中國既是個安全威脅,在經濟上也不是那麼吸引人的地方,更可能是個高風險的工廠與市場。

美國副總統彭斯(AP)
美國副總統彭斯兩次對中政策演說都強調台灣是中國應該仿傚的道路。(AP)

美方強調選舉結果影響美國利益

表現在選舉上,這使得兩岸關係的安全議題與經濟議題的討論方向,開始漸漸一致。親中政黨必須強調其路線可以取得中國的善意,以保持台海和平,而抗中政黨則認為必須直面面對中國威脅,以護衛自主性。由於現在出現美中對抗的國際環境,不再是美國尋求與中合作,避免對抗的態勢,還看到香港反送中運動的血淋淋實例,這使得抗中政黨的路線,開始有了國際支持的力道,也讓親中政黨面臨是否親中遠美的質疑,更傷害了其主張的說服力。

正因為台灣處於美中對抗的前線,導致其作為動見觀瞻。前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楊甦棣(Stephen Young)十二月初就說,台灣須謹慎做出其選擇,意即美國認為台灣的選舉具有影響美國利益的意涵,而與川普關係密切的前美國白宮首席策略長巴農(Steve Bannon)也說,這次台灣的總統選舉,就是個自由與奴役的選擇,具有世界性的意義;他更直接說出他希望蔡總統可以連任,並希望在小英連任後可以來台灣親自向她道賀。

當前台灣所處的美中對抗,在更大的意義上,代表的是兩種體系的國際對決,一方面是以美、日、澳、印、歐盟及其他自由世界國家為主的同盟,另一邊是中、俄、伊朗、北韓以及部分位於「一帶一路」開發中國家的集團,兩者展開激烈對壘。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