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一國兩制下的香港與文化霸權

2019-11-09 05:30

? 人氣

在部分香港人眼中,中國中央政府推出惠及香港的經濟政策僅是「侵佔」香港的財政盈餘的手段;惠及香港旅遊業的自由行是滋擾香港居民的生活以及把香港特色小店趕盡殺絕;「雙非兒童」是與香港人爭奪短缺的醫療資源;中國資金南下是香港樓價居高不下的罪魁禍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上述種種跡象體現了香港民眾對中國中央政府以及中國民眾的極大的不信任及無感,不過中國中央政府有心無力地扭轉此負面形象,畢竟對香港採取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對中國中央政府形成一定的制約,違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契約精神,進一步成為西方媒體攻擊中國中央政府的口實。

「一國兩制」與文化霸權的衝突

「市民社會」是統治階級行使「文化霸權」的地方,是通過非暴力的手段加強其統治的;當某組織宣稱擁有「文化霸權」時,這意味著他們不只控制了國家機器,而且還在文化範疇裡擁有了領導權。

葛蘭西指出,一個政權的維持,需要政治的強制力加上文化霸權的力量配合,以教育、大眾傳播媒體潛移默化,造成工人階級的虛假意識,使此一霸權得以維持。(圖為義大利雜誌上的葛蘭西,楊曼芬提供)
提出文化霸權理論的葛蘭西指出,一個政權的維持,需要政治的強制力加上文化霸權的力量配合,以教育、大眾傳播媒體潛移默化,使此一霸權得以維持。(圖為義大利雜誌上的葛蘭西,楊曼芬提供)

不過,很顯然地,若據上的表述以及回歸後所發生一系列的事件,中國大陸僅取得香港「政治社會」的回歸,而不是「市民社會」的回歸;香港的「市民社會」是以已在香港施行近99年的西方價值觀運轉著。

儘管在英國統治下的香港在大部分的時間內並未完全享有政治上的自由,不過香港人仍通過自強不息、刻苦耐勞、同舟共濟、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使香港從一個小漁港蛻變成國際大都市,而這也成為他們普通認可的香港精神,成了一股不可忽視、具破壞性的民間力量,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潛在力量。

另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中部分的條例,例如第二、第二十七、第一百三十七條,等同於間接尊重並默許香港社會團體及民眾所奉行在《香港核心價值宣言》中列舉了香港的核心價值:「自由民主、人權法治、公平公義、和平仁愛、誠信透明、多元包容、尊重個人和恪守專業」。

這當然是所謂的「一國兩制」的精髓所在——一個國家,兩個制度,但卻很不幸地,「一國兩制」的框架與葛蘭西提出的文化霸權是相互抵觸的,或者說,中國中央政府當時在與英國談判時,無奈之下選擇放棄掌握並行使文化霸權的可能。80年代的中國大陸並不像今日那麼強大;當時的香港扮演著中國大陸與世界接軌的視窗,因此在某程度上,中國中央政府有需要保留當時在香港特殊的地位。

中國中央政府或者是香港特區政府僅僅掌握國家機器是不夠的,必須在文化範疇裡能行使文化霸權,不過照目前的情況來看,估計短期時間仍無法行使文化霸權。

*作者為關注港臺事務的斜杠青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