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四十年後...「那現在我要做什麼?」你都有錢了,為什麼不做「有錢時想做」的事?

2019-10-09 12:10

? 人氣

財務自由後的退休生活必須找到其他熱情。(圖/freepik)

財務自由後的退休生活必須找到其他熱情。(圖/freepik)

如果擁有財務自由能讓我們得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為了其他人,那麼我們會怎麼做?應該會是「放輕鬆」和「獲得樂趣」。

而且可以確定的是,如同上一章提到的,投入體驗、和親朋好友相處都能讓人更快樂。不過,我也會專注於去做我真正喜歡的工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世界各地的庭園都有設置非常多的長板凳,卻沒有人去坐,這是有原因的。我們與遠古時代以狩獵採集維生的人類祖先一樣,生來就不是為了休閒或放鬆,而是為了生存。當我們投入一項我們認為很重要、感到有熱情、覺得有挑戰、而且是我們擅長的活動時,通常也是我們感到最快樂的時候。這正是克萊蒙研究大學心理學教授契克森米哈伊提出的「心流」概念。

不妨想一下手術室裡的外科醫生,或是沉浸在自己作品之中的畫家或作家,或是高度專注於現場比賽的職業運動員。即使是日常的活動,好比下廚做晚餐、開車上班、計算家庭開支等都會產生心流的狀態,但如果這項工作是我們主動投入,而非被動去做,例如看電視,會更容易進入心流狀態。

在我們投入具高度挑戰性、需要高階工作技能的活動時,我們會沉浸於正在做的事情,完全失去了時間感。

就傳統意義而言,在心流的狀態中或許不會讓人感受到「快樂」的存在,畢竟我們不會和好友們放聲大笑,但這時候卻是我們感到最心滿意足的時刻。

我們是因為活動本身而享受其中,至於最終的目標已不再重要。我們喜歡進步的感覺,「努力接近目標」的過程本身比起抵達終點更能讓我們開心。現在我們又回到了享樂跑步機:一旦達成目標,短暫的興奮感便會立即被不滿足所取代。

隨著平均餘命增加,工作年限與退休的時間也跟著延長。我們必須擁有不只一項的熱情,度過四十多年漫長的職涯以及二十至三十年的退休生活。我們可以想想小狗的故事,牠每天的生活就是沿街追著車子跑。追逐了許多年之後,牠終於追上一台車,用流著口水的大嘴巴咬住汽車的後保險桿。這時小狗的腦袋浮現一個問題:「那現在我要做什麼?」

對某些人來說,到了四十或五十多歲就會逐漸明白這樣的想法。雖然他們依舊在意工作環境的外部報酬,但是他們體認到,自己再也不需要這些回報。對其他人而言,一旦離開職場就能瞬間領悟這一切。我們每星期辛苦工作四十幾個小時,一年工作四十八個星期,持續了四十年,終於得到那份誘人的大獎:退休。然後呢?

(延伸閱讀:《想要40歲就提前退休嗎?當你想花1塊錢就要先存30塊!》

退休生活應該是我們人生當中最快樂、最令人滿足的時光。但事實不一定是如此。其中的錯誤就在於:許多人花費數十年的時間為退休生活做好財務準備,但卻幾乎沒有好好想過空閒時要做什麼。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