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瘟疫「伊波拉病毒出血熱」風暴再起!各國嚴陣以待,一文看懂如何防範

2019-09-29 17:04

? 人氣

剛果第10起伊波拉疫情自去年8月爆發,已帶走超過1800條性命。(美聯社)

剛果第10起伊波拉疫情自去年8月爆發,已帶走超過1800條性命。(美聯社)

非洲中部伊波拉病毒疫情仍在擴散,中國海關總署日前就此發佈防止伊波拉疫情傳入中國的公告。中國海關總署表示,將對近期從剛果民主共和國去中國的人員和物資實施特別衛生檢疫和消毒措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海關總署還提醒將前往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人員「增強防病意識」、旅行中或旅行後3周內出現相關症狀者立即就醫。

此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宣佈,剛果民主共和國從去年8月開始的伊波拉疫情是「國際關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從盧旺達進入剛果民主共和國,邊境關卡設有埃博拉病毒排查站
Getty Images 盧安達和剛果民主共和國邊境,出入境關卡設有伊波拉病毒排查站

該組織最新疫情通報顯示,過去一年感染病例超過3000,病死率超過67%。這一輪伊波拉疫情是2013-16年西非伊波拉病毒流行大爆發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當時有11300多人喪生。

伊波拉病毒病症狀

伊波拉病毒病是由伊波拉病毒引起的,通過接觸病人的血液或其他體液,經皮膚、呼吸道或結膜感染的急性出血性傳染病,潛伏期2-21天,病死率50%至90%。

感染後的症狀包括發高燒,伴有乏力、頭痛、肌痛、咽痛等,並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皮疹等。發病第3天後會出現持續高熱,感染中毒症狀,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甚至會出現意識障礙、休克及多髒器衰竭。

伊波拉病毒傳染速度快,不但直接接觸到病毒攜帶者的少量體液會感染,在被污染的環境裏也很可能間接感染病毒。

在非洲部分社區,死於伊波拉病毒的患者的葬禮也屬於高危環境,因為參加葬禮的人如果接觸到死者屍體,就可能感染病毒。

伊波拉病毒流行最早出現在1976年,在現在的南蘇丹和剛果民主共和國兩個地方同時發生。自那以後,每年通常有不到5百例感染病例;1979-1994年期間沒有一起通報的感染病例。

WHO曾經表示,類似伊波拉之類的致命疫情爆發很可能變成這個時代的「新常態」。

病毒示意
BBC

伊波拉病毒為什麼難以滅絶?

防疫和治病的工作因該地區的衝突而變得更加複雜。在2019年1月至5月期間,剛果(金)發生了40多起針對衛生設施的襲擊。

另一個問題是對醫療工作者的不信任,約三分之一的病人死亡發生在社區內。這意味著很多染病的人沒有得到醫治,有可能將疾病傳播給鄰居和親朋。

在人口密集和交通便利的樞紐地區,伊波拉病毒傳播更迅速。與剛果(金)接壤的盧安達加強了邊境檢疫,但沒有關閉邊境。烏干達也採取了類似的措施防範疫情傳入。

治療中心示意圖
BBC

沒有治癒方法,但症狀可以緩解

WHO資料顯示,伊波拉病毒病目前沒有證實的根治方法,但症狀可以通過治療得以緩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