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英國學者哈特、芬蘭學者霍姆斯特隆以「契約理論」共享殊榮

2016-10-10 18:00

? 人氣

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10日揭曉,由英國學者哈特(Oliver Hart)及芬蘭學者霍姆斯特隆(Bengt Holmström)共得殊榮,獲獎理由是兩人在契約理論(contract theory,又譯合約理論)上的貢獻,有助於了解現實中的契約與體制、以及契約中可能暗藏的陷阱。兩人將平分獎金8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3000萬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主題關注「契約理論」,哈特與霍姆斯特隆2人的研究著重在保險索賠、薪資和財產權等領域,這些項目聽起來感覺相當普通,但要從中了解現今經濟可是非常困難。不過兩人提出的學術理論,成為民眾、政府和企業檢視契約的良好工具。

企業管理高層薪資 霍姆斯特隆挑戰研究

現年67歲的霍姆斯特隆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Helsinki)出生,1978年取得美國史丹福大學博士學位,目前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他的研究成就在於個體經濟學理論和契約理論及經濟誘因,特別是如何執行企業理論,像是與政府合作,或是面對金融危機中的流動問題。霍姆斯特龍是繼2008年和平獎得主阿提薩里(Martti Ahtisaari)之後,芬蘭史上第2位諾貝獎得主。

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芬蘭學者霍姆斯特隆(Bengt Holmström)(AP)
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芬蘭學者霍姆斯特隆(Bengt Holmström)(AP)

霍姆斯特隆在1970年代晚期提出一套原則,為企業管理高層(例如執行長)制定一份理想契約,該原則即為「資訊內涵原則」(informativeness principle),認為任何能夠提供給管理高層努力訊息的績效衡量指標,都應列入管理高層的薪酬契約中,而他利用此原則模型,顯示如何在風險和誘因之間取得平衡。

霍姆斯特隆的理論還提到棘手的管理階層薪資,而瑞典皇家科學院解釋,這項理論認為1名執行長能夠賺得比原本薪水還多,其實只是「幸運」,像是碰到油價暴漲而薪資翻倍,但那只是短期思考角度,因為把獎金算進利潤中,很可能事與願違。

哈特提出「不完全契約理論」 造福政經雙領域

另一位得獎人哈特現年68歲,在英國倫敦出生長大,1974年取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目前在哈佛大學擔任經濟學教授。哈特的研究領域包括契約理論、企業理論、企業財務、法律與經濟等,主要研究重心在所有人(物主)制度和以及契約安排,在政府與企業中扮演的腳色。

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哈特(Oliver Hart,中)(耶魯大學)
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哈特(Oliver Hart,中)(耶魯大學)

由於契約控制權不可能平均分配,因此哈特在1980年代中期,哈特提出新論點「不完全契約理論」(incomplete contracts),即哪一方能在何種狀況下能為契約做出決定,而哈特的新理論不僅造福經濟領域,在政治領域也有很大的貢獻,同時讓人能夠思考相關問題,像是企業合併、債券適當融資、平衡財務,以及學校和監獄在何種情況下可以選擇私營化。

歷屆得主女性僅1位 非歐美出生得主僅2位

諾貝爾經濟學獎全名「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Sveriges riksbanks pris i ekonomisk vetenskap till Alfred Nobels minne),由瑞典央行在1968年設立,紀念當時已過世73年的諾貝爾,1969年頒發第1屆,今年是第48屆。

根據諾貝爾官方統計,經濟學獎自1969年至2015年已經頒發47次,其中24次是由1人獨得殊榮,但至今只有1位女性得主,即2009年得獎的美國政治經濟學家歐斯壯(Elinor Ostrom)。

諾貝爾經濟學獎長期由歐美學者「壟斷」,至今唯二的非美洲也非歐洲出生得主分別是1998年獲獎的印度學者的沈恩(Amartya Sen),以及2002年得獎的以色列學者康納曼(Daniel Kahneman)。

另外,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平均年齡為67歲,最年輕得主為1972年獲獎的美國學者艾羅(Kenneth J. Arrow),當時他51歲;2007年獲獎的波瀾學者赫維茲(Leonid Hurwicz)則以90歲高齡,成為最年長的獲獎人。

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是英國學者迪頓(Angus Deaton),得獎理由是他對於消費、貧窮與福利的分析,詳盡探討個人選擇與累積效應,對個體經濟學、總體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等領域影響深遠。

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迪頓(Angus Deaton)。(圖/wikimedia)
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迪頓(Angus Deaton)。(圖/wikimedia)

6大獎項已開5獎 文學獎10月13日壓軸

今年諾貝爾獎6大獎項已揭曉5項,過往經濟學獎是最後一個公布的獎項,不過今年文學獎的開獎時間後延,要到13日才會公布,因此經濟學獎成了倒數第2個揭曉的諾貝爾獎項。特別的是,今年前5項大獎的9位得主,沒有一位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諾貝爾獎上一回出現這種情形,是1999年的事。

諾貝爾獎3日揭開序幕,首個公布獎項生理學或醫學獎由日本籍的大隅良典獲得;物理學獎由圖勒斯(David J. Thouless)、哈爾丹(F. Duncan M. Haldane)、寇斯特利茲(J. Michael Kosterlitz)3位英國物理大師抱回;化學獎則是索瓦希(Jean-Pierre Sauvage,法國)、史托達特(Sir J. Fraser Stoddart,英國)、費倫加(Bernard L. Feringa,荷蘭)3人共得;備受矚目的和平獎由哥倫比亞總統桑托斯(Juan Manuel Santos)贏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

簡恒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