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忠偉觀點:遠征軍退回中國,杜聿明部含冤野人山

2019-09-08 07:10

? 人氣

(註六):當時入緬的中國遠征軍──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部所屬部隊為第五軍騎兵團附屬工兵一部、第200師(配屬砲兵部隊未到)、新編第22師、第96師、第六軍所屬第49師、暫編第55師、第93師,第六十六軍所屬新編第38師、新編第29師、新編第28師。砲兵為第五軍砲兵團及砲兵第13團第1營。空軍為美空軍志願隊。中國遠征軍共三個軍9個師,總兵力號稱10萬人,實為7萬餘人。英方認為中國人緬軍只有6.6萬人,自1942年3月中旬至4月初,先後到達緬甸中部及同古地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參見──盧潔峰:《仁安羌解圍戰考》(解放軍文藝出版社),p13~14。

(註七):這數字來自《林蔚報告書》內的記載。林蔚將軍(1890~1955),畢業於江南陸師學堂暨陸軍大學第四期,當時擔任中國遠征軍參謀團團長。

另外鄧賢在他所寫的《大國之魂》一書中,新38師撤到印度的兵力為7,000餘人。

目前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服務的黃道炫在《緬甸戰役蔣介石史迪威的失敗責任》一文中所記載的是──「以該軍實力較強的新38師為例,該師入緬後,除仁安羌一戰外,未進行大的戰鬥,而仁安羌一役,該部死亡、失蹤者僅200餘人。此外即撤退途中該部擔任掩護時遭受一定傷亡,5月12日陣亡200餘人,次日突圍時續有傷亡,加上其中一團遭敵包圍經激戰始脫險,傷亡較大。總計作戰傷亡數當在2,000左右。但該師在順利撤至印度後卻僅有3,000餘人,損失數和撤出數相加,即使算上部分脫隊者,該師參戰兵力也就在6,000人左右。」

(註八):參見──弗蘭克․麥克林恩:《緬甸戰役:從災難走向勝利(1942~1945)》,p123。

(註九):參見──《(44)日軍對華作戰紀要叢書~緬甸攻略作戰》(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印),p579~580。

(註十):參見──

(Ⅰ)邱中岳:《抗戰時期滇印緬作戰(二)─一個老兵的親身經歷與畢生研究》(國防部史政編譯局),p128~133。

(Ⅱ)雲南衛視(經典人文地理):《中國遠征軍》(中國友誼出版公司),p43~44。

(註十一):當時由緬北撤往印度的有兩條規劃路線,一是史迪威撤退路線(英多線)、二是新38師撤退路線(溫佐線),其中以溫佐線最為簡捷。參見─

(Ⅰ)邱中岳:《抗戰時期滇印緬作戰(二)─一個老兵的親身經歷與畢生研究》(國防部史政編譯局),p103。

(Ⅱ)齊錫生:《劍拔弩張的盟友──太平洋戰爭期間的中美軍事合作關係》(聯經出版),p111。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9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賈忠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