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搞文革時,台灣這樣推動文化復興!宋緒康辦展,186位名人文物重現中華民國建國史

2019-08-15 08:00

? 人氣

松濤社負責人、建築師宋緒康策劃的「中華文化之滅絕與復興」展覽,以1949到1976年為時間點,186位當年各界名人的文物,回顧中國文革、台灣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這段歷史。(顏麟宇攝)

松濤社負責人、建築師宋緒康策劃的「中華文化之滅絕與復興」展覽,以1949到1976年為時間點,186位當年各界名人的文物,回顧中國文革、台灣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這段歷史。(顏麟宇攝)

中華民國是如何成立的,對台灣、對華人世界、對中華文化傳承的意義與貢獻為何?這看似大哉問的思考,正當台灣面臨大選前政壇口水廝殺,香港反送中抗爭不斷之際,其實意義重大,或者從中華民國的建國歷史,以及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文人志士建設與貢獻,可以找出線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松濤社負責人、建築師宋緒康策劃的「中華文化之滅絕與復興」展覽,以1949到1976年為時間點,186位當年各界名人的文物,回顧中國文革、台灣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這段歷史,裡頭每件手稿或畫作,都等於微縮了一位名人生平,加總起來,折映出了那段波瀾壯闊、賢才輩出的時代,他們隨著國民政府從中國大陸一路到台灣,或從政、或立著、或藝作在國際揚名,回首往時,或可使今人對中華民國的創建與貢獻,有更深一層的認知與情感。

20190813-「中華文化之滅絕與復興展覽」活動主辦人宋緒康專訪。(顏麟宇攝)
宋緒康策劃的「中華文化之滅絕與復興」展覽,回顧台灣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這段歷史,裡頭每件手稿或畫作,都等於微縮了一位名人生平。圖為民眾參觀展覽活動。(顏麟宇攝)

一次展出186位名人文物 串接起那段波瀾壯闊的時代

宋緒康指出,這次選擇一次展出186位名人文物,應該是幾十年來未見,目的是想從宏觀的角度,來看1949到1976年這段歷史,當時中國發動多場政治運動,到後來文革爆發,企圖「消滅」中華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是推動簡體字,但台灣保留了正體字傳統。

同時,在前總統蔣中正領導下,1967年在台灣也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以抗衡文革的衝擊,以官方之力出版許多經典書目,蔣中正自己也擔任委員會會長,可惜很多人已經不清楚這段歷史,「現在請中小學生來看這些展覽,可能都不認識這些人了。」

他認為,中華民國對中華民族最大的貢獻,就是在1949年之後保存了這些中華文化,也有許多傑出的人物,在政治、經濟、軍事、書法、繪畫、篆刻、戲曲各領域上發光發熱,甚至與西方世界對話,「我們應該感到十分驕傲」,只可惜民間力量有限,不然應該作1000人,但在目前執政黨的意識形態下,卻在湮滅掉這段歷史。

20190813-「中華文化之滅絕與復興展覽」活動主辦人宋緒康專訪。(顏麟宇攝)
這次展出每件文物,不管是書法、信箋、畫作等,都可以視為一個人物生平的「引子」。(顏麟宇攝)

其實,這次展出每件文物,不管是書法、信箋、畫作等,都可以視為一個人物生平的「引子」,串接起來的,就是那段波瀾壯闊的時代。

例如,參加過黃花崗革命的莫紀彭,題字烈士陳更新的詩作「入夢有歌思易水、上絃無調不涼州」;跟著國父一起革命,抗戰時的外交部長王寵惠,1941年寫下的《中國建國之目標》;1949年中國大陸淪陷後,還在滇緬打仗的李彌將軍,設立了「雲南省反共抗俄大學」,這次展出也能看到當時的學生證。還有在密蘇里號代表中華民國接受日軍投降的徐永昌將軍,在南京代表接受日軍受降的何應欽將軍等,也都有文物展出。

20190813-「中華文化之滅絕與復興展覽」活動主辦人宋緒康專訪。(顏麟宇攝)
1949年中國大陸淪陷後,還在滇緬打仗的李彌將軍設立了「雲南省反共抗俄大學」,這次展出也能看到當時的學生證。(顏麟宇攝)

宋緒康說,這些人的生平,反映的是中華民國在1949年遷台前,是在中國歷經黃花崗之役等多努力才推翻滿清,創立中華民國,並在抗戰中打敗日本,有一定的傳承脈絡,然後國共內戰中共借助蘇聯力量,國民政府才在內戰後撤退台灣,這次展出的許多人士,也都跟著國民政府一起來台灣,還有前經濟部長李國鼎、前行政院長孫運璿等人,一同建設台灣;建築師楊卓成,也設計了圓山飯店、中正紀念堂、兩廳院,在台灣保留下了中式建築的精華。

中國古典走入英語世界!外國名人文物同時展出

同時這次展出中,也列出許多外國名人文物,他們或透過譯介中文作品,或是來到中國大陸或台灣,也等同推動了中華文化在西方世界的傳布。例如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女作家賽珍珠(Pearl S. Buck),筆下小說大量描寫中國農民的奮鬥;在南京大屠殺裡成立保護區,救了25萬南京市民的傳教士費吳生(George Ashmore Fitch);還有寫下《中國的科學與文明》的英國學者李約瑟,文化復興運動時,台灣也在官方之力下將此巨著推出中譯版;以及翻譯《紅樓夢》英文版的漢學家大衛霍克斯(David Hawkes)和閔福德(John Minford),也讓這部中國古典名著走入英語讀者世界。

20190813-「中華文化之滅絕與復興展覽」活動主辦人宋緒康專訪。(顏麟宇攝)
宋緒康策劃的「中華文化之滅絕與復興」展覽,同時也展出許多外國名人文物。(顏麟宇攝)

宋緒康說,像是經濟學家李國鼎、人類學家李濟、駐德大使程天放等人,都有英文著作問世,讓西方社會了解我們文明,可以說當時的中華民國,就是「中華文化」的代表,繼承了5000年的文化傳統,也是「自由中國」的象徵,這些人才學貫中西、人格學養優秀,並且學優則仕,不管是從政、治學寫書,都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相較當時中國動盪的政治環境,為中華文化保留精彩的一頁。

喜歡這篇文章嗎?

潘維庭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