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一葉知秋?淺談大陸新聞人的進與退

2016-08-12 06:20

? 人氣

《炎黃春秋》創刊社長杜導正,背後是中共記習近平之父習仲勛的題辭:《炎黃春秋》辦得不錯。不過,這份素有口碑的雜誌,直接被「接管」。(取自網路)

《炎黃春秋》創刊社長杜導正,背後是中共記習近平之父習仲勛的題辭:《炎黃春秋》辦得不錯。不過,這份素有口碑的雜誌,直接被「接管」。(取自網路)

「1978年12月13日,葉劍英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式上說:『文革期間,全國整了1億人,死了2000萬人。』」——《文革反思萬言書》

葉劍英有沒有說過這句話,今天的我們,或許已經無從得知;但既然《文革反思萬言書》的作者,是鳳凰網首席評論員、《人民日報》前副總編輯,其引用「2000萬」這個數字,多少還是有些可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稍感遺憾的是:7月14日上午,在鳳凰網首頁上,筆者還能看到這篇文章;到下午時,該頁面已經不存在。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鳳凰論第156期《該以怎樣的歷史態度評價「文革」》一文身上:5月16日上午,在鳳凰網首頁上還可以看到;下午消失;第二天官媒表態後,又重獲新生;近日,當筆者打開流覽器歷史紀錄再回頭看時,該頁面已經直接返回404狀態——「抱歉,您訪問的頁面被外星人劫持了」。

鳳凰論第190期往期回顧中已經沒有第156期。(網路截圖/作者提供)
鳳凰論第190期往期回顧中已經沒有第156期。(網路截圖/作者提供)
網頁顯示文章被外星人劫持。(網路截圖/作者提供)
網頁顯示文章被外星人劫持。(網路截圖/作者提供)

看來,鳳凰網首頁上這兩篇關於文革的文章,的確已經被「外星人」劫持了。筆者是大陸人,雖然沒有從事過與新聞相關的工作,也體會不到大陸新聞人在現實中所承受的政治壓力,但或許正如笑蜀在《斬首〈炎黃春秋〉,談何「不忘初心」》一文中所提到的那樣,大陸「幾乎沒有新聞自由、言論自由可言」、新聞工作者「風聲鶴唳中隨時有淪為階下囚的可能」。寫到這裡,筆者必須要為敢於觸及敏感議題的鳳凰人點贊——這就是我所深信的鳳凰網。

但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鳳凰網在另外一些議題上的報導,並非基於事實。以柯文哲為例。為什麼鳳凰網一篇完整的關於柯文哲的新聞,非要硬生生分割為《柯文哲被指要求不准強調抗日:要寫臺灣人戰敗心情》(以下簡稱《柯文哲被指》)與《臺北市長柯文哲否認指示取消抗日紀念展》(以下簡稱《柯文哲否認》)兩篇?

先分析一下《柯文哲被指》這篇。首先,這是一條採自臺灣某人臉書、由鳳凰資訊生產、鳳凰網轉載的新聞,但基於的是虛假事實。其次,如果我的記憶是準確的話,在柯文哲去年登陸上海之前,鳳凰網首頁要聞版幾篇較為密集的關於柯文哲的報導,大多是這種基調。

退一步講。即便柯文哲真的是墨綠、是台獨、是日本人。但在「墨綠」之前,柯文哲首先是智商157、患有亞斯伯格症的政治素人;但在「台獨」之前,柯文哲首先是在臺灣大學醫院救死扶傷二十多年、幾乎每天工作16個小時、領導著亞洲頂尖的外科創傷急救團隊的醫學專家;但在被「日本人」之前,柯文哲首先是土生土長的臺灣人。

與此同時,也正如鳳凰網在同一天另外兩篇報導中所述,臺灣發生了八仙塵爆。在雙北市緊急聯調拯救傷患、與死神爭分奪秒的時候,在全臺灣上下為新北八仙塵爆中499名傷者祈禱、獻出自己的一份善意的時候,鳳凰網選擇在這個時間點,在首頁要聞版刊出:《柯文哲被指要求不准強調抗日:要寫臺灣人戰敗心情》。不管是否為「巧合」,在我看來,這已經超越了一名新聞工作者,不,是超越了一名普通人最起碼的道德底線。

為什麼鳳凰網在首頁要聞版對一個臺北無黨籍政治素人做如此重大的幾乎等同「漢奸」的指控時,非要否定一般人的政治常識,非要如此迫不及待地趕在去年上海臺北雙城論壇前,把柯文哲與日本作聯結?

更為關鍵的是,新北塵爆第八天,柯文哲在臺灣媒體前澄清說明後,鳳凰網更正道歉了嗎?沒有。只是一句《臺北市長柯文哲否認指示取消抗日紀念展》,輕輕地一筆帶過。

且不談以上兩篇關於柯文哲報導,各有多少點擊量,又各有多少家大陸媒體轉載。在鳳凰網上,《柯文哲否認》一文,共有33條評論,646人參與討論(非點擊量)。相較早前《柯文哲被指》的3750條評論、45530人參與討論(非點擊量)、幾乎一邊倒地討伐柯文哲,這中間近百倍的數字差,就是「漢奸化」柯文哲後,大陸媒體實實在在的收穫感。

一句「柯文哲被指」,打個時間差、信息差,再補上一句「柯文哲否認」,兩句話的比重大陸媒體要如何處理,又有多少大陸網友會翻牆就同一事件比較牆內外報導的差異?抓一把空氣,編一頂帽子,給柯P一份免費的大陸流量。無本的生意,不要太好做。任何臺灣人,或者更準確地說牆外任何人,沒有幾個經得起大陸主流媒體這樣來回幾次的操作,哪怕牆外再好的名聲,在牆內想不臭都難?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雖說客觀、公正、完整地報導牆內外,也是中華民族的核心利益;但無奈,帽子我們今天已經用得太順手,且總是扣上容易、摘下難。而我們,從1月周子瑜事件的欲言又止,到6月何韻詩「港毒藏毒」的火力定向全開,再到7月趙薇事件的如夢初醒,為什麼大陸媒體在敏感時刻幾乎總是無法正確引導牆內輿論,甚至讓事件朝著與事實相反的方向疾駛?為什麼我們的反射弧總是如此之長,長到在2016這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不惜按下兩岸三地藝人的頭,來祭文革發動50周年的旗,長到文化大革命不是持續一年,而是連續整整十年?

大陸,是一個在當代曾經徹底喪失過常識、喪失過人倫天常的社會。如果今天的我們依然「無法」為一個16歲的臺灣女生正名,那麼下一個需要正名的就是我們自己,一如廬山會議上的彭德懷與劉少奇。這不是因果報應,而是不講是非曲直、只講政治立場的歷史必然。

最後,筆者雖然不知道鳳凰網眼下這種稍顯另類的進與退,是否存在某種關聯,在大陸媒體中又是否為普遍現象。但如果在一個白天彰顯正義、晚上出來行不義的媒體,與一個既不觸及敏感話題、也不基於政治立場選邊站、整天只知道風花雪月無所事事的媒體間,我們只能二選一。那麼,我寧可選擇不作為的後者。

功,不能抵過。建國的功,也不可能抵治國的禍。更不能基於拯救鐵軌上五個人生命的初心,而「善意」地拉下拉杆,故意結束另外一條軌道上一個人的生命。希望我們每一個人,特別是每一個仍然生活在威權下的普通人,都能夠時刻保持對自己警惕:看一看今天的德國人,離漢娜·阿倫特筆下那平凡的惡,有多遠?再問一問現在的自己,離文革中那平凡的惡,有多遠?

*作者為大陸人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