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消逝中的府城記憶面貌—南山公墓與台南印象歷史

2019-07-21 05:20

? 人氣

台南南山公墓與竹溪。(取自維基百科)

台南南山公墓與竹溪。(取自維基百科)

位於台南市南區,一處廣袤且魚龍俱寂的城市墓地,看似是一塊再普通不過的荒蕪公墓,實則其中蘊藏的不單只是無數府城家族先人的安葬之處,同時也是數不盡府城人對其過往歷史記憶的捕捉地所在。而對雖出生成長於屏東,卻於台灣各地社區歷史深感興趣的筆者而言,更是一塊得以探求平時只短暫閃現於書本一隅的台灣先民歷史圖像之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於生長於當代的我們來說,抑或是對曾經發生過的歷史來說,每一塊留存過往記憶的空間景象都是無法失去的。然而,自台南縣市合併以來,市府便以配合道路、停車場、公園開闢及竹溪整治相關工程等理由,辦理了約4公頃的公墓遷葬。而後又以南山公墓緊鄰住宅區,影響當地居民生活環境品質,且設置於西元1984年的南區殯儀館已達飽和等為由,規劃設置了新的殯葬專區。在2018年8月8日的台南市政府民政局官網最新消息更是提及了:

……公墓變公園固然大幅改造了城市景觀,但民政局期待本市南山公墓的遷墓可以達到更大效益。除改善市容觀瞻提升生活環境品質外,更能以現代化建築設計以及一條龍之治喪流程,打造更符合人性尊嚴之殯葬專區,提升殯葬服務品質。

雖然在新任市長黃偉哲上任後,提出了將會依照文化資產法規定妥善辦理,必定會同時兼顧文化資產保存及都市發展兩大原則,但連署保存南山公墓的民間社團及文史工作者們,仍舊擔心市府只是形式上進行文資審查程序,時間到了依舊會將該地進行開發……。

歷史空間的他者化:巨大景觀積聚的資本社會空間

當台南市政府提出要使南山公墓遷葬發揮更大效益的論述(現代化建築設計、一條龍之治喪流程)時,極為明顯地,在塑造城市空間規劃的工程中,市府是以「資本創造」作為其最主要之考量。然而,在都市計畫的空間想像中,難道主持計畫者只能以資本與效益作為核心目標去進行努力嗎?對此,著名都市社會學者羅伯特.帕克(Robert Park)曾於其著作On Social Control and Collective Behavior提及:

如果城市是人類創造出來的世界,那也是他此後注定要生活其中的世界。因此,間接地,而且在對他的工作沒有任何清楚覺察下,人類在創造城市的時候,也重塑了他自己。

當人類在創造一座城市時,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就等於是在重塑自己對於個人、群體、社群和社會的塑造與想像。然而,在當代發展主義下的台灣社會,大多數公民卻往往都將此創造城市及塑造自身的權利,讓渡給了「地產擁有者」、「地主開發商」、「金融資本家」及「國家政府」。將打造自己城市的權利,轉移至資本持有者的手上,將城市規劃,此一原應富含有豐厚人文精神與人道主義的工程,轉變為「資本主義對自然和人文環境的擁有」,此不正是在工業化資本主義氾濫的時代下,台灣社會單向度的根源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