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老舍、孫中山之後 英國掛牌紀念的第三位華人「啞行者」蔣彝

2019-07-11 12:00

? 人氣

傅滿洲

銀幕上的傅滿洲的形像長期是西方社會對華人形像的刻板偏見代表

來到倫敦3年後,蔣彝又前往大學城牛津講課。那天正趕上納粹德國對倫敦實施戰略轟炸,他在倫敦北區漢普斯特德(Hampstead)的家被損。他或許自己也沒想到,原本只是在牛津計劃短暫逗留,一住就是15年。期間,他以「啞行者」為筆名出版了《牛津畫記》(The Silent Traveller in Oxford)。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他的第一本畫記出版時正值華人知識分子開始將自己的文化和思想直接介紹給西方受眾之時。他筆下的《啞行者》系列,也通過華人的視角和筆墨觀察英國百態。

善詩文、工書畫的「啞行者」蔣彝很快在英國一炮而紅,並開始往返於倫敦與牛津之間。

1930年代至1940年代,他是BBC廣播節目常客。他在那裏談論中國藝術、詩歌與文學。那些年,他還出版了一系列兒童書籍,教英國人學習中國書法,還在倫敦動物園畫了數百張以中國朝代命名的熊貓——「唐」、「宋」與「明」。

二戰期間的華社記憶

蔣彝的《啞行者》一書封面
蔣彝的《啞行者》一書封面

二次大戰前後,蔣彝是一小群住在倫敦的中國藝術家、知識分子和作家中的重要成員。相比於在倫敦東區的萊姆豪斯(Limehouse)的早期華人社區和戰後倫敦中國城的爵祿街,這一群體並不廣為人知。他們中的多數1930年代居住在漢普斯特德和西北倫敦的白賽姿公園(Belsize Park)。同時期在那裏的多是從歐洲逃離納粹屠殺的藝術家、作家和音樂家。

有段時間,蔣彝與友人熊式一合租倫敦西北區的一套公寓。熊式一是《王寶釧》的作者;他的妻子蔡岱梅是英國第一位給自己寫自傳的中國女性。他們的朋友圈中有當時在牛津大學就讀的楊憲益和肖乾。他們的鄰居有詩人王禮錫和他的妻子陸晶清。這些此後成為中國文學與思想界的重要人物在二戰前的倫敦已經形成了一個重要的社交與知識網絡。

然而,二次大戰的到來讓這一群體分崩離析。其中的一些成員在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後回到中國,另一些則在海外支持抗日戰爭。比如,蔣彝與肖乾以及在倫敦馬里波恩(Marylebone)運作中國戰時訊息部的外交官葉公超等一道緊密合作,幫助英國人了解戰時中國的遭遇。

不久後,蔣彝在倫敦的住所也遭到了轟炸。當時正在牛津的他突然就變得無家可歸。他被牛津當地一戶叫吉恩的家庭「收留」。當下掛上的這塊藍牌也就在他曾經住過的這所公寓外。當時年紀尚小的莉塔·吉恩(Rita Jean)回憶說,在二戰時最艱苦的年月,蔣彝會饒有興致地去查韋爾河(River Cherwell)釣魚,回來給吉恩一家做中式鯉魚。

(撰稿人保羅·法蘭奇 Paul French 是《午夜北平:英國外交官女兒喋血北平的夢魘》作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