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杰專欄:拆下自己的肋骨當火炬點燃

2016-07-24 06:30

? 人氣

林立果是一名異端思想者嗎?

多篇書評都提到,《失蹤者的足跡》一書將《「571工程」紀要》作為「與一般青年立場迥異的另類政治思想資料」收入書中,讓人耳目一新。文革後期,《「571工程」紀要》的公佈對於許多狂熱的文革參與者來說,簡直就如同一場八級地震。毛澤東為什麼要公佈這份文件呢?林彪之死固然讓毛鬆了一口氣,但毛對黨內外都很難自圓其說——副統帥不正是毛一手挑選的嗎?毛為了妖魔化林彪集團,便將這份「政變文件」公諸天下,卻不料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這份檔案擊碎了民眾對毛的偶像崇拜,毛的權威至此搖搖欲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本書中,作者分析了《紀要》的內容有三點特別引人注目之處:第一,對黨內最高層鬥爭局勢的評估和對策;第二,對毛澤東的猛烈攻擊;第三,對文化大革命以來政治和政策弊端的激烈抨擊。作者進而指出:《紀要》「如此膽大妄為地策劃推翻以至謀害毛澤東及張春橋等文革勢力的武裝政變,如此毫無顧忌地譴責毛澤東政治人格和黨內鬥爭作為,如此無情地揭露和批判文革以來的政策弊端,在中共黨內恐怕是沒有先例的,更加令人震驚的是,這樣的言論竟出自‘毛澤東思想紅旗舉得最高的’、文化大革命的『副統帥』、黨章載明的毛澤東接班人林彪的兒子之手。」人們由此看到了冠冕堂皇的革命話語背後赤裸裸的權力鬥爭的黑幕,官方的宣傳不再具有權威性和神聖性。

從近年來陸續在海外出版的、被劃為林彪集團重要成員的陳伯達、邱會作、李作鵬、吳法憲等人的回憶錄,以及諸多研究林彪集團的歷史著作中可以看出,《紀要》並非該集團的「政變綱領」,那些依附林彪的高級將領和官員事先並不知曉這份文件的存在。至於林彪本人是否知道並支持《紀要》,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資料可以證明。所以,印紅標對此檔有所質疑:「其政策批判在多大程度上是為了共產黨的事業、領導幹部的利益和人民的疾苦,又在多大程度上是發動政變的策略、『動員群眾』實現其集團利益的口號?如果相信號召人民打倒『當代秦始皇B—52』的林立果,那麼將如何處置那個『萬歲不離口,語錄不離手』的林彪?……在諸如此類的諸多疑團化解之前,《紀要》難於贏得人們的信任和擁護。」換言之,林彪集團與四人幫集團的殊死搏鬥,有治國方略之不同,但更多的還是權力之爭。《紀要》很難把林彪從毛澤東罄竹難書的罪惡中撇清出來。

林彪之子林立果和《五七一工程紀要》。(維基百科/百度百科)
林彪之子林立果和《五七一工程紀要》。(維基百科/百度百科)

如果説《紀要》體現的是林立果及其一小群智囊的理念,那麽它可以表明林立果是太子黨群體中思想最為深刻的一位——跟薄熙來、習近平等思想貧乏、知識有限的「毛粉」相比,林立果的智商更高,視野更廣。《紀要》中多多少少表現出對中國底層受苦民眾的同情,如果真的按照《紀要》的思路「改旗易幟」,「改革開放」或許會提前六、七年。今天的中共黨魁習近平若要破除對毛澤東的迷信和崇拜,不妨找出《紀要》來重新學習一番,他才會明白他的父親和家族為何差點遭到滅頂之災。反之,任何試圖在中國重演文革的雄心壯志,最後都必將在現實中撞得頭破血流。

在《失蹤者的足跡》一書中,那些走在時代前面的思想者無不爲他們的思想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有的人甚至犧牲了生命。印紅標指出:「文革期間青年的思想探索是艱險的,甚至是帶血的歷程,它使我們倍加重視一個深刻的歷史教訓——必須建立和健全民主和法治,保障人民思想探討和言論的權利。」儘管如此,每一個時代、每個國族都會出現它的思想先驅——與印紅標一樣,德國思想家漢娜·鄂蘭也專門寫了一本名為《黑暗時代的人們》的人物傳記,描述了若干位在納粹的暴政下堅持獨立思想的反抗者。我們必須記住那些勇敢而高貴的反抗者,因為「他們的探索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啟迪和激勵人們擺脫專制愚昧,創造美好的未來」。

印紅標所著《失蹤者的足跡》(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印紅標所著《失蹤者的足跡》(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作者為旅美作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余杰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