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勿讓「心輔」淪為「業務」

2016-07-16 05:50

? 人氣

近期國軍負面報導頻仍,多數媒體及名嘴們均傾向國軍須檢討心輔制度。作者認為,國軍並非不重視心輔,而是有著實質上執行的困難點,可從組織文化層面及心輔制度兩大方向來思索。(總統府提供)

近期國軍負面報導頻仍,多數媒體及名嘴們均傾向國軍須檢討心輔制度。作者認為,國軍並非不重視心輔,而是有著實質上執行的困難點,可從組織文化層面及心輔制度兩大方向來思索。(總統府提供)

近期國軍負面報導頻仍,甚至連軍職自殺或因工作壓力造成身心不適,經建議後送醫院的事件,也被社會大眾用放大鏡檢視。多數媒體及名嘴們均傾向國軍須檢討心輔制度,並批露國軍各單位並不重視心輔業務工作,從事心輔相關的軍官往往承接非自己所屬專業範疇工作,導致業務壓力不斷累增,問題可謂罄竹難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筆者認為,國軍並非不重視心輔,而是有著實質上執行的困難點,可從組織文化層面及心輔制度兩大方向來思索。

從組織文化層面上探討,國軍部隊是具有獨特行為規範與價值體系的封閉性團體,因有著高度規範性使成員順從的特殊文化,也就是須階級服從。在滿足長官希望部隊儘量不有「狀況」,希望防範於未然,希望知道有「問題」的人員,到底有何「問題」及何時可以回歸「正常」,如此「講求效率」的期待,與諮商中的「與案主同行」,用案主的步調,協助其長出自己的力量,勇於面對困境,重新出發的理念背道而馳。

從實務上,從事心輔相關業務是各級心輔官及連隊輔導長,其階級上多屬上尉或少校階層的中間幹部。在此階級以上,且有心輔需求的軍職人員,可能礙於面子問題而甚少尋求協助,而在此階級下的軍職人員更常存有對「長官」的戒心,兩者均會害怕被貼上標籤,影響自己在長官心中的形象,甚至影響未來的升遷機會。另外,從諮商倫理角度來看,有關「個案保密」及心輔相關人員應避免與案主有「雙重關係」更是難以做到,如此即大大削弱了心輔功能。

20151023-SMG0045-015-211營第3連長李若綾上尉-中-、輔導長張菀倫中尉-右後,創憲兵有史以來連長、輔導長都是女性軍官。憲兵指揮部提供.jpg
從實務上,從事心輔相關業務是各級心輔官及連隊輔導長,其階級上多屬上尉或少校階層的中間幹部。(圖為2015年,憲兵指揮部提供)

承上所述,國軍心輔人員其身份角色上,具備心輔專業與政戰專業軍官兩者雙重身份,在謹守長官命令及期待之際,完成專業輔導諮詢工作,還須維持著諮商倫理,這其中確實形成組織文化與心輔實務推動上之矛盾與衝突點。

從心輔制度來觀察,國軍目前是以協助官兵適應部隊生活與落實「初級發掘預防」、「二級專業輔導」、「三級轉介醫療」為重點工作,並結合軍中與社福醫療網絡,加強生命教育,解決生活、工作及感情困擾,期以落實自傷防治工作。在此立意良善且周全的心輔制度下,理論上應發揮出非常好的心輔效能,然實際上卻有著無法突破的困境。

對軍職人員而言,因其業務職掌及任務特殊性,沒有一般行業有著絕對的上、下班的時間,長時間的工時,真的讓部隊宛如是「第二個家」!也因為這個環境,不論階級,大家工作生活都在一起,彼此公、私領域的緊密結合,在諮商輔導上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擾,或許基層連隊輔導長的確可從日常生活中觀察案主的情況,來達到「初級發掘預防」的階段,但相對而言,也容易受主觀意識的影響,而無法完全客觀的輔導及引領案主。

另一方面,各級心輔官負責的「二級專業輔導」成效普遍無法彰顯,有很大部分是在國軍精簡人力的趨勢下,為提升自身價值感,期許每個軍人達到「一專多能」。就現實層面上,雖然知道部隊裡心輔功能非常重要,但認為若只負責心輔業務,在觀感上可能過於輕鬆,普遍都將無關於專業上的雜項業務交於部隊心輔人員負責。而心輔人員常在人員「出事了」的時候,被檢討其心輔功能,試想,在如此心有旁騖的情況下,該如何做好諮商與輔導呢?基於此,社會輿論質疑的「三級轉介醫療」浮濫情形當然是不得已下的無奈產物了。

國軍心輔三級防處作法。(取自行政院公報資訊網)
國軍心輔三級防處作法。(取自行政院公報資訊網)

綜合上述,常處於裡外不是人,只能悶著頭消化長官的焦慮與案主給予的負能量的情況下,著實讓心輔人員們面臨更多的限制及困難,此為國軍心輔系統之窒礙難行之處。

顏志龍與陳彰儀(2003)的研究指出,部隊的適應教育、個案諮商輔導、心理健康促進方案等,在部隊現行運作下,被混淆成主要的預防機制,甚至當成部隊的監控機制。然就部隊管理而言,真正的預防機制,應該是人事的甄選派任制度、內部流程控管、組織文化營造等,部隊心理衛生工作只是這些預防機制功能不足下的補救機制而已。鑒於此,國軍高層除應改變觀念,將自殺防治及心理輔導工作視為是全體官兵的義務,而非只屬於心輔相關人員的責任外,更應從人才選訓及升遷制度上都有完善的規畫,打破階級,只看專業,勿讓「心輔」淪為「業務」,讓有志朝向心輔專業的人員有個明確的願景可期待,不僅提升士氣,根本上更可強化及建立心輔專業,進而「從心開始」提升國軍整體戰力。

*作者為心理系研究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