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屆數理科學組院士簡介》葉永烜幾近半盲 視力奉獻給「宇宙」

2016-07-07 18:51

? 人氣

中研院院士會議會後記者會,院長廖俊智(左)為副院長鄭清水(右)拉椅子就座,鄭清水也獲選本屆院士。(陳明仁攝)

中研院院士會議會後記者會,院長廖俊智(左)為副院長鄭清水(右)拉椅子就座,鄭清水也獲選本屆院士。(陳明仁攝)

數理科學組(6人):江台章、葉永烜、鍾孫霖、鄭清水、牟中原、金芳蓉(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江台章 同步輻射光源能量轉換與光電發射探測

江台章,1971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物理系,1978年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物理博士,台大特聘研究講座教授,暨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教授。2015年,以其在凝態物理領域及光電子發射能譜學之傑出研究,以及在VUV及X光應用研究的卓越貢獻榮獲Davisson-Germer獎(2015 Davisson-Germer Prize in Surface or Atomic Physics)。

多年來,江台章致力於凝聚態物理研究領域,做了許多開創性地工作,包括研究凝聚態物質的原子結構、電子態結構以及相關的各種物理性質。研究領域包括固體物理、晶體物理、金屬物理、半導體物理、電介質物理等。他還使用同步光電發射光譜、掃描隧道顯微鏡和分子束外延技術,以及研究不同的表面和介面系統產生的物理性質。此外,江台章還是證明單晶表面原子核心層的能級不同於固體內部原子的第一人,能夠利用同步輻射光源進行能量轉換與光電發射探測。他還開創了量子阱和超晶格的研究。目前,他在阿爾貢國家實驗室高級光子源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先進光源做X射線散射和衍射和光電子能譜實驗。除了擁有大批實驗成果,他還是開發理論模型實驗結果的傑出理論家。

江台章博士(數理組)。(中央研究院提供)
江台章博士(數理組)。(中央研究院提供)

葉永烜 「天文,是一門很孤獨的科學」

葉永烜,1969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1974年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應用物理學及資訊科學博士,博士指導教授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漢尼斯.阿爾文,曾任職於馬克斯普朗克高層大氣研究所(今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 Max Planck Institut für Sonnensystemforschung)、太空計畫室首席科學家,現在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與太空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並於澳門科技大學出任特聘教授。

葉永烜的研究專長是彗星、行星大氣與地球高層大氣、太陽系與行星形成、電漿物理。1982年時他和法國科學家丹尼爾·高迪耶(Daniel Gautier)、美國科學家托比.歐文(Toby Owen)向NASA與ESA提出探測土星系統的計畫,該計畫就是現在的卡西尼─惠更斯號。為此,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特別在2009年頒發「特殊公共服務榮譽勳章」給葉永烜,表彰他對探測土星的貢獻。長期專注研究的葉永烜深受青光眼所苦,現在幾近半盲,一半的視力奉獻給「宇宙」,葉永烜曾自嘲,「天文,是一門很孤獨的科學,只有像我這樣的瘋子才會去做。」

葉永烜博士(數理組)。(中央研究院提供)
葉永烜博士(數理組)。(中央研究院提供)

鍾孫霖 心胸大、眼界大,外號叫「鍾大」 

鍾孫霖,台大地質系一路栽培的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台灣大學特聘講座教授(合聘)。主要研究領域在火成岩成因,地球化學動力學,亞洲岩漿活動與大地構造。

過去十多年來,鍾孫霖是科技部「東亞地體構造演化」專題研究計畫的成員,而他針對印度—亞洲大陸碰撞演化與青藏高原岩漿活動等專題,在西藏和東南亞地區(雲南、越南及緬甸等)進行的系列前沿研究,所蓄積能量與展現出來的創新成果,深受國際矚目,他與共同研究者提出提出三維的印度─亞洲碰撞模式,認為整個碰撞過程牽涉了大規模的造山運動、海水中鍶同位素含量的改變,並且影響了新生代的全球氣候變遷,也因此在2014年獲頒TWAS 地球科學獎,表彰他對「世界屋脊」(西藏和喜馬拉雅)及鄰區的研究貢獻。學術圈他外號叫「鍾大」,謂其心胸大,眼界大,以及對地球科學無怨無悔的熱血擁抱。

鍾孫霖博士(數理組)。(中央研究院提供)
鍾孫霖博士(數理組)。(中央研究院提供)

鄭清水 統計最小代價獲取最多資訊、結論

鄭清水,1972年畢業於臺灣清華大學數學系,1977年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學位。曾長期任教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統計系,期間曾於2003-2005年任中央研究院統計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2013年7月再度出任同一職位。鄭清水專長統計學、試驗設計和組合問題。試驗設計是用最小代價獲取盡可能多的資訊和結論。鄭清水教授致力於高效率的試驗設計和構造,以及相關的組合問題。鄭清水教授曾任Statistica Sinica主編,以及Annals of Statistics,Biometrika等多種統計學雜誌的編委,美國統計學會和數理統計學會會士(Fellow),2010年榮獲泛華統計協學會傑出成就獎(ICSA Distinguished Achievement Award)。三十多年前鄭教授曾協助鐘開萊教授編輯Pao-Lu Hsu Collected Papers,由Springer出版。

鄭清水博士(數理組)。(中央研究院提供)
鄭清水博士(數理組)。(中央研究院提供)

牟中原 兼具自然與人文心懷

牟中原,1970年畢業於台灣大學化學系,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取得化學博士學位,研究領域在:1.統計力學:液體水。 2.奈米孔徑分子篩及其應用。 3.非均相觸媒。 4.奈米生物醫學。1994年到1996年間,亦應李遠哲邀請擔任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委員。著有《物理化學實驗》(與徐子正合著)等書。

翻譯有《周期表》、《沙卡洛夫回憶錄》(與鄭懷超合譯)、《沙卡洛夫文存·書信集》(與鄭懷超合譯)、《理性之夢》(與梁仲賢合譯)等書,是兼具自然與人文心懷的學者。

牟中原也是國內奈米材料的專家,對自己的研究在生物醫學上可能的應用化曾經有此一說,癌症化療把好細胞一起打掉了,他的研究就在發展只掉壞細胞的藥物(電影《聯合縮小軍》的場景),他的研究就在努力發展適當的藥物、適當的奈米載具,這些載具能夠到他要的定點,能夠到他要的癌細胞,他要做到這個這個是全世界都還沒做出來的一個奈米技術。

牟中原博士(數理組)。(中央研究院提供)
牟中原博士(數理組)。(中央研究院提供)

金芳蓉 夫婿是知名數學家葛立恆

金芳蓉1970年畢業於台大數學系(這一年出了不少知名女數學家,李文卿、張聖容、吳徵梅與金芳蓉合稱台大數學系四朵金花),1974年賓州大學博士學位,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教授,曾在AT&T貝爾實驗室任職,負責有關數學、信息科學與運籌學部門。其研究興趣主要是在圖論、組合數學和算法設計,她的研究在巨量數據,信息網絡,社群網絡及生物網絡的分析有非常重要的應用。2012年成為美國數學學會會士。

金芳蓉的夫婿也是知名數學家葛立恆,他提出的「葛立恆數」,曾經被視為在正式數學證明中出現過最大的數。他們和發表過1525篇論文數,迄無人能超越的天才數學家保羅.艾狄胥是好朋友,都曾合作寫過論文。做為如此「聰明」且在數學領域如此傑出,她曾在演講中風趣表示,女性有其優勢也有劣勢,比如婚姻,「但婚姻不是選議員,不必討好每個人,只要選一位,開心就好。」最重要的,學數學至少有事業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既不會變得面目可憎,而且,很容易把觀念不好、不尊重人的男性,自動過濾掉。

金芳蓉博士(數理組)。(中央研究院提供)
金芳蓉博士(數理組)。(中央研究院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

風傳媒報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