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支持或者根本不希望韓半島統一:《南北韓》選摘(2)

2019-06-20 05:10

? 人氣

作者認為,南韓、北韓、美國三角關係的良好氣氛,就像仲夏夜之夢一樣短暫,然而惡性循環卻是司空見慣。圖為2018年6月14日,南北韓軍方在非軍事區板門店北韓一側的「統一閣」舉行第8次「將軍級軍事會談」。(AP)

作者認為,南韓、北韓、美國三角關係的良好氣氛,就像仲夏夜之夢一樣短暫,然而惡性循環卻是司空見慣。圖為2018年6月14日,南北韓軍方在非軍事區板門店北韓一側的「統一閣」舉行第8次「將軍級軍事會談」。(AP)

在盧武鉉政府時期,我曾經以統一部部長的輔佐官身份拜訪中國。當時媒體正在密集報導中國不希望韓半島統一。在一次輕鬆的晚宴場合上,韓方人士問中國的高層:「中國支持韓半島統一嗎?」,結果對方笑著回答:「如果符合中國的利益,就支持;如果與中國的利益有衝突,就反對。」給了一個四兩撥千金的答案。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周邊國家會依照自身的利害關係決定韓半島政策。關於到底是支持或反對韓半島統一,以及到底希望南北韓關係改善或緊張,向來都是取決於自身的利益。追求國家利益一直是外交的中心思維,也是國際政治的出發點,南韓也一樣。南韓的對北政策或是對周邊國家政策,都是以南韓的利益為基本考量,希望能行使對國家命運的自主決定權。每當海洋勢力與大陸勢力發生衝突時,韓半島就變成戰場,到了近代也是如此。韓戰以後的韓半島歷史,一直隨著東北亞秩序的變化而起舞。

正是基於這個理由,所以必須從更寬廣的角度來解讀南北韓關係。韓戰結束一年後召開的一九五四年日內瓦會議是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處理韓半島統一問題的國際會議,同時也是美國、中國、蘇聯的東北亞區域戰略折衝的空間。一九七一年美國尼克森總統突然宣布訪問中國,韓戰時原本敵對的美國及中國一旦握手,東北亞的區域秩序將隨之動搖,韓國政府也無法沈默以待,最後朴正熙政府便提議要與北韓對話。盧泰愚政府能夠推動北方政策,也是因為有柏林圍牆倒塌,以及社會主義陣營急遽的意識變化等因素。本書注目的焦點,即在於東北亞區域秩序與南北韓關係的關聯性。如果採取較廣泛的分析,隨時都可能有不同的解讀。運動場愈寬敞,可以採用的戰術就愈多,同樣地南北韓關係改善的契機,也必須從東北亞區域秩序的變化裡去尋找。不只是南北韓與美國的三角關係,還有南北韓與中國、南北韓與俄羅斯、韓國與美、中等各種三角關係,韓國都可以在這當中創造出運作的空間,尋找可以應用的手段。

在東北亞與韓半島的交會中,最重要的部份是南韓、北韓與美國的關係。所謂的三角關係,是由上述三種雙方關係—南韓與北韓、南韓與美國(以下簡稱「韓美」)、美國與北韓(以下簡稱「美朝」)所形成。由於美國與北韓在冷戰時期未建立雙方關係,使得韓美關係與南北韓關係經常產生衝突。南韓對北韓採取的強硬政策,有時與美國的戰略不一致,美國曾經想換掉反對停戰的李承晚政權,也曾與主張軍事報復的朴正熙政權衝突。北韓與美國的關係於1990年開始建立,從那時候起南韓與美國就經常在對北政策上有所矛盾。韓美兩國不同調的歷史由來已久,而且不斷反覆發生。

反對宣告韓戰終結、並且對北韓放鬆制裁的南韓民眾,在首爾街頭焚燒金正恩的肖像。(美聯社)
反對宣告韓戰終結、並且對北韓放鬆制裁的南韓民眾,在首爾街頭焚燒金正恩的肖像。(美聯社)

過去曾經發生過兩次,南北韓、韓美、美朝的個別雙方關係互有正面影響,進而形成良性循環,分別是在二○○○年與二○○七年——也就是南北高峰會談舉行的時候。當時的美朝關係緩和,韓美兩國的對北政策也具有一致性。只不過二○○○年夏天與二○○七年秋天實在太短暫,因為三方的雙邊關係中若有任一方中斷,其他的雙邊關係也會受到負面影響。二○○○年南北高峰會談時的良好氣氛,因為美國大選由小布希(George W. Bush)獲勝執政而無法持續;二○○七年南北高峰會談所創造的韓半島和解氣氛,也因為李明博政府否決了高峰會談的結論而立即中斷。

南韓、北韓、美國三角關係的良好氣氛,就像仲夏夜之夢一樣短暫,然而惡性循環卻是司空見慣。韓美兩國常因對北政策問題而起衝突,像是柯林頓政府想透過朝美關係解決北韓核武問題時,金泳三政府卻給予掣肘;布希政府對金大中政府時期的南北韓關係也多所不滿。不過當時韓美兩國仍會持續溝通,縮小雙方的歧見,關鍵是要由誰來主導,將三角關係從惡性循環轉為良性循環。韓國需要從主導並創出良性循環的經驗中獲得智慧。

南北韓關係的歷史如果從安保的概念來看,可以區分為只強調傳統軍事安保的時期與包含政治、經濟、環境、人權等各種領域的整體安保時期。在主張傳統安保的時期裡,政治軍事與經濟合作會產生連結;而在整體安保時期裡,這兩者便會保持平行。連結論大致上是失敗的,想以中斷經濟合作的手法來對北韓施壓,結果總是事與願違,最後反而導致南北韓關係更加惡化,緊張升高,問題糾結不清。連結論往往無法改變北韓的態度,徒然浪費了經濟合作手段。

南北韓關係長久惡化,對經濟也會帶來負面影響。我們常說安保是「生死問題」,經濟是「吃飯問題」,就像沒得吃會死一樣,安保與經濟一直互有關聯。走訪一趟江原道或京畿道北部邊境,就能親身感受到南北韓關係良好時與惡化時的不同。當南北韓關係惡化時,觀光客會隨之減少,生意衰退,地價也會下跌。其他地區即使不是親身體驗,多少也會受到間接影響。因此在韓半島「和平即是飯,和平即是民生」。

提出經濟合作,和平當然並不會因此到來。「功能論」的假設是,如果擴大經濟合作,提高相互的依存性,和平就會降臨,但這套理論不適用於南北韓關係。北韓重視政治軍事更甚於經濟合作,南北韓的經濟合作只能達到初步的水準。不過若以更廣泛的角度來看南北韓關係,政府有政府的任務,民間也有民間該做的事。雖然政府應當解決政治及軍事上的未決問題,但在這之外的經濟與社會、文化,也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特別是社會文化交流,在南北韓的接觸過程中更是重要,在增進彼此的了解上也有其必要性。自韓戰以後,南北韓最早的接觸契機是紅十字會會談,其中離散家族的重聚問題一直都是南北韓關係中最重要的未決問題。就如同一九九一年世界桌球錦標賽中南北韓組成聯隊一樣,體育交流也成為建立民族認同的機會。

20190605-《南北韓:東亞和平的新樞紐》平面書封。(時報出版)
《南北韓:東亞和平的新樞紐》平面書封。(時報出版)

*作者金煉鐵為仁濟大學統一學部教授,為北韓與南北關係領域數一數二的專家,曾擔任青瓦台國家安保中心諮詢委員、民主和平統一諮詢會議國民溝通部門委員長。盧武鉉政府時期曾擔任統一部長的輔佐官,經歷了南北協商與六方會談的現場。2019年4月獲聘為南韓統一部部長。本文選自作者新著《南北韓:東亞和平的新樞紐》(時報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