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觀點》蔡英文只有一腔熱情,是不夠的

2016-06-09 06:40

? 人氣

第14任總統、副總統就職慶祝大會.總統蔡英文.缷任總統馬英九.(20160520陳明仁攝)

第14任總統、副總統就職慶祝大會.總統蔡英文.缷任總統馬英九.(20160520陳明仁攝)

我們的能源與資源十分有限

我們的經濟缺乏動能

舊的代工模式已遭遇瓶頸

整個國家極需要新的經濟發展模式

台灣有很多別的國家沒有的優勢

我們有海洋經濟的活力和靭性

高素質的人才、務實可靠的工程師文化

完整的產業鏈、靈活的中小企業

以及永不屈服的創業精神

蔡英文

蔡英文在「5.20」總統就職典禮,交了一份不及格的答卷,北京從「部分肯定」到「不能忍受」(更多內容見本刊封面故事《誰搞翻了兩岸關係的小船?一份被判59.9分的答卷》),所有關於「5.20」就職典禮的媒體報導都不約而同地聚焦在兩岸問題上。其實細看蔡英文的首份「宣示」,一個主題橫貫始終,就是「人民選擇新政府、新總統,所期待的只有四個字,即為解決問題。」相信蔡英文看到台灣的問題,也有解決問題的意願,但她知道問題在哪裏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蔡英文真想「解決問題」

有別於前總統馬英九在2008 年和2012 年就職演說中,給人民「願景式大餅」的想像,蔡英文強調自己是來「解決問題」。早在競選期間,「解決問題」就是蔡英文的口號。甚至完成參選登記手續後,她曾表示,台灣現階段最大的問題,是「失去了一個能夠解決問題的政府」,在後續的競選廣告中,亦打出響亮的標語:「對大家來說可能是最長的倒數,越數卻感覺越久,人們在找可解決問題的政府」。

20160520-第14任總統、副總統就職慶祝大會.總統蔡英文就職演說.(陳明仁攝)
第14任總統、副總統就職慶祝大會,總統蔡英文就職演說。(20160520陳明仁攝)

在「5.20」就職典禮後的第5天,蔡英文以總統身份再次接任黨主席,她致詞時再度強調,「我們(民進黨)再一次變為執政黨,我們必須體認,在我們身上,也有了不一樣的使命跟任務,而台灣人民則期望民進黨政府能夠在『穩健的步伐之中』解決台灣所遇到的問題。」

蔡英文指出,解決問題所靠的不是激情,也不是感性。解決問題需要長遠的視野、理性的思考、有效的溝通,才能把改革的能量放到最大,把衝擊縮到最小。

從選前到選後的「一以貫之」的發言可知,蔡英文有強烈解決問題的意願。

蔡英文的不同

台灣現在有哪些問題?內政、教育、環境、財政、司法、食安、社會安全等亟待解決,自然還有兩岸問題。然而,近期出口已經創下連續13個月衰退,去年經濟成長率「保1」落空,而今年的經濟成長率,主計總處也在5月27日大幅下修為1.06%,低迷程度僅次於金融風暴期間,形勢相當險峻。造成全體民眾的焦慮,經濟發展成為最為迫切的問題。

在這份就職演說中,蔡英文表示,新政府將會打造一個以創新、就業、分配為核心價值,追求永續發展的新經濟模式。體現出與過去幾十年來台灣以「大量」「規模」取勝的思維有極大不同。我們其實可以清晰地看到,由蔡英文帶領的民進黨逐漸認識到,回到社會分配議題,走「分配政治」(distributive politics)道路。

經濟部長李世光30日出席「歐盟創新週」活動,希望透過與歐盟強化產業合作關係,推動台灣經濟發展。(林惟崧攝)
經濟部長李世光30日出席「歐盟創新週」活動,希望透過與歐盟強化產業合作關係,推動台灣經濟發展。(林惟崧攝)

其實回顧2010年底的五都選舉,到2012年初的總統大選以及2014年的九合一地方選舉,最後再到2016年的總統選舉,我們可以觀察到,雖然「九二共識」、「對中政策」以及「凍結台獨黨綱」等兩岸關係議題在民進黨內部還沒有取得共識,但是民進黨在台灣內部公共政策和社會動員方面形成了新的政策路線,這就是倡導社會公平分配的政治話語體系。而催生民進黨這種新政策路線的人物,就是蔡英文。

正是在黨內青壯派積極反思和醞釀改革的背景下,蔡英文啟動了檢討民進黨政治路線的改革措施。從2008年5月到2012年2月,在台灣貧富分化和民進黨中生代推動政黨轉型的背景之下,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逐漸走上「中間偏左」的政治路線。

2011 年8 月蔡英文謀劃已久的《十年政綱》公佈,標誌著她的分配正義框架的形成和民進黨「中間偏左」路線的回歸。該政綱總論列出民進黨的六項基本主張,即就業導向的優質經濟、公平分配的互助社會、永續發展的安全環境、多元開創的教育文化、人民參與的民主深化以及多邊穩定的和平戰略。

可以預期,在分配正義方面,蔡英文將發揮過去幾年的政策積累和社會動員經驗,結合台灣內部分配問題進行更詳細的闡述。從這個維度看,蔡英文似乎是認識到了問題所在。

蔡英文真的認識問題嗎?

但蔡英文真的認識到了問題嗎?實在難言肯定。以蔡英文在就職演說中所述的「新南向政策」為例,就在4月13日,民進黨中常會特地作了一次「新南向」的專題報告,當時民進黨發言人楊家俍會後轉述蔡英文的話,「這將會是我們下一個階段這個國家重要的政策」,可見其重要性。但是,當年台灣的「南向政策」是「走出去」的問題,都未能成功;更何況,今天台灣的問題,並不是去哪兒的問題,而是誰來台灣投資的問題。

台灣與韓國印尼柬埔寨緬甸國會議員友好協會成立大會 新南向政策辦公室主任黃志芳
台灣與韓國印尼柬埔寨緬甸國會議員友好協會成立大會 新南向政策辦公室主任黃志芳

蔡英文雖然洋洋灑灑地提出了五大創新計劃,並精準掌握到,台灣產業所迫切需要的是整體創新;但另一方面,她的計劃其實是需要透過投資引導創新,但這些力量並非掌握在蔡英文的手裏,而「新南向政策」更是牛頭不對馬嘴

事實上,蔡英文的講話中也似有若無地透露些許疏遠大陸的用心。除了在第一部分「經濟結構的轉型」中提到會積極參與多邊、雙邊經濟合作和自由貿易談判,其中包括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等,並且,推動新南向政策,提升對外經濟的格局及多元性,告別以往過於依賴單一市場的現象外,在第四部分「區域的和平穩定發展及兩岸關係」論述中,尤其提及「增進與東協、印度的多元關係」,從中可見,蔡英文沒有把兩岸經濟作為台灣經濟發展主軸的意願。

然而,兩岸關係好,不必然能解決台灣經濟社會發展所有問題;但兩岸關係不好,必然影響台灣的方方面面。若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現狀被改變,對台灣無疑是災難性的後果。時至今日,台灣對大陸的貿易依存度已經超過40%,時間跟空間的優勢都不在台灣這邊。所以,如果蔡英文真想為民眾「解決問題」,就不能輕忽兩岸關係,理應優先處理好兩岸關係問題,而不是在兩岸關係上製造新的問題。

台灣民意基金會 總統聲望、統獨傾向與後九二共識的兩岸關係 民調記者會 黃介正教授。(王德為攝)
台灣民意基金會 總統聲望、統獨傾向與後九二共識的兩岸關係 民調記者會 黃介正教授。(王德為攝)

有人說,今天的民進黨,和上世紀90年代英國的工黨有一些相似之處。工黨曾經因為意識形態和僵化政策而連續18年在英國政壇被邊緣化。直到90年代中期在布萊爾(Tony Blair)的領導下,工黨才調整政策,一方面吸取中間偏左路線的優勢,提出新的經濟社會政策;另一方面倡導超越傳統社會主義和自由放任資本主義的「第三條道路」,去除意識形態,放棄老式國有化理念。工黨自1997年起才多次贏得選舉,連續執政十多年。反觀民進黨,自2008年以後,在蔡英文的領導下逐步回歸中間偏左路線,重視中下階層和弱勢群體的利益,主打促進分配正義的政策議題,因而在選民中獲有比較穩定的基本盤。某種意義上,民進黨的起伏與路線轉型的確與英國工黨有類似之處。

那麼,蔡英文能否成為台灣的布萊爾呢?我們等著看!

 *本文原刊《多維TW》月刊007期,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