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3次政黨輪替都碰上經濟災難─這次最嚴重!

2016-05-17 06:30

? 人氣

馬政府上任碰到的金融海嘯,則是海嘯雖大,但來得快去得也快;當年有中國大搞4兆人民幣的財政政策支撐,全球各大央行全力撒錢、推動非常態的貨幣政策─量化寬鬆,台灣在2010年就出現10.63%的高成長。不過,這次海嘯的傷害也更為深遠。海嘯對各經濟體的資產負債表造成重大傷害,靠貨幣政策塑造的榮景既不實在亦難持久,這幾年許多經濟體仍在修補資產負債表、繼續去槓桿,造成全球需求不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去年以來那些出口導向國家(包括台灣)的出口轉向衰退,拉低經濟成長,可說肇因於此。而當年曾扮演全球主要進口市場之一的中國,終於也不得不回頭面對當時4兆人民幣財政政策帶來的後遺症,正在去槓桿、去信貸泡沫、去產能過剩的中國,再也無法如當年一樣的大口吞下全球所有的原物料、大宗物質,那些出口原物料的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全部都盪入低潮。

全球經濟的這些病症,短期看起來還無解,也難脫困。

台灣本身經濟與產業問題較過去嚴重

更糟糕的是台灣還要面對自己的問題─主要是產業全球競爭力的疑慮。海嘯時期,台灣的某些產業─如「四大慘業」,算是受重創,至今仍難拾過去榮景。這幾年又碰上「後PC時代」的麻煩事─蘋果賈伯斯在2010年推出平板電腦 iPad,把數位產業帶入後PC時代,台灣數十年來的科技產業正是以PC為核心建構發展起來,台廠調整應變辛苦,受到的衝擊大。

例如以PC品牌「雙A」而言,華碩算是調整得較不錯,宏碁則是危機四伏,去年營收衰退2成且已連續5年衰退,但兩者在PC市場的市占率都是節節敗退;一度風光的智慧手機大廠宏達電已連續虧損,股價從高點1300元跌到60元上下。

無短期解方的經貿邊緣化危機

另一個是經貿邊緣化問題日益嚴重,而且短期內無解方。屬於多邊協定的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杜哈回合談判陷僵局十多年,這十多年也正是雙邊談判的FTA(自由貿易協定)與區域自由經貿組織大行其道的年代,台灣算是完全落了隊。當主要競爭對手韓國已簽下12個FTA,且已把歐盟、美國、中國、東協、印度等主要經濟體納入時,台灣不談中美洲小國那種確缺乏效益的FTA,台灣只跟中國簽ECFA,且只有500多項早收清單,涉及8000多項商品、對台灣出口更具重要性的兩岸貨貿,則因政黨輪替算是胎死腹中了。

有人不信邪,一直強調「FTA無用論」,不過回頭看韓國與、美、東協的FTA生效後,台韓在當地市場的消長數字,FTA對出口的助益無庸多言。今年起中韓FTA生效,對出口近4成在中國市場的台灣而言,負面衝擊必然發生。貨貿沒了、民進黨列入重點政策的加入TPP亦遙遙無期,今年底RCEP又可能完成談判,台灣經貿邊緣化的路看起來尚未走到盡頭,其影響除了出口外,也會讓民間投資出走。至於到底該是馬政府無能、還是綠營一路作梗該為此負責,就讓藍綠去吵吧,但已經可見的後果必然要全民一起承擔。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