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中港矛盾催生本土意識

2016-05-07 09:05

? 人氣

與其他簽證不同,單程證的審批權並不在香港入境處的權限之內。單程證的審批過程透明度低,有意見指,這樣會令香港政府失去人口規劃的能力,及擔心審批過程有可能出現貪污狀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香港的非建制派陣營,都要求香港政府取回單程證審批權。不過,泛民與本土派對新移民及家庭團聚有不同的看法。大部份泛民及社運人士認為,家庭團聚是人權。

「青年新政」的鄺葆賢
鄺葆賢認為,香港新移民的數字應該有限制

「青年新政」的鄺葆賢說:「我們不是覺得新移民是最大的問題,不是一個都不可以有。但是,你用甚麼理據呢?如果純粹是家庭團聚的話,你是否可以回大陸團聚?」

家庭團聚如何劃界?鄺葆賢說:「我們要考慮社會的承受能力。如果你來到香港,不能預計居住環境比較擠逼,或不能預計自己要出去找工作的話…… 現在有一個趨勢,很多香港福利手冊在他們的圈子傳閱,如何在香港取得最大的福利。」

根據政府2011年的數據,香港有約17萬內地來港定居未足七年人士,其中約10%領取綜援。全港人口領取綜援的比例,約6.5%。

大部份的新來港人士是已婚女士,她們平均比配偶年輕8歲,所以不少是老夫少妻的配搭。而這些港人老夫,往往是社經地位較差的一群。

舊移民與新移民

當不少人質疑本土派排外,傳媒報導梁天琦並不是香港出生,而他的母親也是來自中國大陸,引發社會議論。

梁天琦否認排外,他說:「不論你是甚麼背景,亦不論你何時來到香港,只要你願意捍衛香港的核心價值,尊重香港的文化,願意融入和願意維繫香港行之有效的典章、制度,你就是一個香港人。」

香港自開埠以來是移民社會,不過本土派認為現今的新移民跟舊移民有差別。

梁天琦說:「你移民到香港後,你到底堅持自己一向用的語言、文字,還是真的融入當地,使用當地常用的語言文字溝通?我覺得這是核心的分別。」

他認為,新舊移民之分與政策及社會制度有關。「例如電視台,因為你要遷就這一部份的移民,要有普通話新聞、簡體字字幕。就因為要中港融合,所以有普教中,小學生又要開始學殘體字(簡體字)。種種政策,久而久之有一個現象,我移居香港,但其實香港本身已經有語言文字配套去照顧我,我無需融入他們(社會主流)。」

鄺葆賢說:「新移民不是97年後才有的事,但以前新移民會怎樣?他們來港後,會嘗試適應、嘗試在香港生活,做一個香港人。他們會學廣東話……數量上,現在150個(單程證)一日,他們已變成龐大的群組,他們大到不需理會其他人,他們聚在一起已經有足夠的力量。」

本土派的論述,會否對新移民造成刻板印象,甚至煽動仇恨?而作為政治團體,有否責任或原則去減低這些矛盾?

「熱血公民」領袖黃洋達
黃洋達說,本土派團體沒有工具化解民間怨氣

黃洋達說:「(矛盾)並不完全是本土組織股動出來的,事實上亦在民間存在的聲音。」

「我們其實沒有工具化解這些怨氣,我們一直指出那點就是,工具就在政策層面……我們能夠做的,尤其作為激進團體、壓力團體,給政府壓力去改變政策。所以你問是否利用怨氣去爭取政治能量?我會用另一個講法,我們將這些怨氣變成可以改變施政的能量。」

(責編:歐陽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