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楚觀點:軍費增速下調,習近平要軍隊過「緊日子」,中國建軍目標改變了嗎?

2019-03-19 07:10

? 人氣

Chinese military vehicles carrying DF-21D anti-ship ballistic missiles, potentially capable of sinking a U.S. Nimitz-class aircraft carrier in a single strike, travel past Tiananmen Gate during a military parade to commemorate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in Beijing Thursday Sept. 3, 2015.
Reuters

「與中國國際地位相稱」、「國家安全與發展利益」習近平建軍目標並無改變

2012年中國十八大上,新一屆領袖正式提出了中國軍事現代化目標,即「建設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具體建軍指標則是完全「實現機械化和信息化有重大進展」。當時定下和為十九大肯定的時間目標是2025年。本屆兩會軍方所稱的落實「目標任務」,並提出加強「剛性約束」正是這個基本的建軍目標。也就是說,雖然軍事預算投入增速減緩,但這一基本的建軍目標並無改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與中國國際地位相稱」、「國家安全與發展利益」這些術語相當抽象,可稍作具體解釋。中國自十七大後在最高領導人政策宣發時常使用大國字樣,如「大國外交」和「大國責任」等,簡單來說,這一提法就是指建設可比擬美國的全球軍事能力;國家安全與發展利益則是以中國國家政治和經濟行為全球化為前提,換言之,確立的建軍目標正是具有全球效能的,也即是美國式的國家軍事力量。所以,最新對目標責任的強調意味著,雖然軍費投入因實際困難而有所減緩,但早已確定的建軍目標並未鬆懈,這就意味著軍事和國防發展需要在財政上採取更靈活和克制的思維。這就是重提「緊日子」和「艱苦奮鬥優良作風」的政策內涵。

美國2020年度國防預算有7180億美ˋ元用來反制中國軍事崛起,圖為美國國防部代理部長夏納翰(AP)
美國2020年度國防預算有7180億美ˋ元用來反制中國軍事崛起,圖為美國國防部代理部長夏納翰(AP)

美國式戰區制度、追求海外軍事基地

從現實的發展看,過去10餘年來可見的軍事發展主要表現在追求新一代具有全球行動能力的主戰平台與戰法理念。2015年底,中國實現了國防和軍事體制的重大轉變,將過去基於國土防衛的軍區體制轉變為美國式的五大戰區制度,戰區是面向不同戰略方向的地區和全球性戰略任務區,為實現這些任務,新一代戰機、戰艦和空天裝備紛紛亮相,如以多航母為代表的大規模的藍水海軍艦艇建設,以殲-20為代表的新一代隱形戰機的生產和服役等。

此外,中國建軍的另一個突出變化是改變了不追求海外軍事基地政策。2018年5月,中國駐非洲吉布地的第一個海外軍事基地正式投入營運。這些體現新建軍目標和軍事戰略的核心平台則是本次兩會強調的任務目標,新「緊日子」背景下,建軍必然會更注重資源向這些剛性目標傾斜。

菲律賓與美國海軍陸戰隊2018年5月9日在菲律賓面向南中國海處進行兩棲登陸聯合演習。(美聯社)
菲律賓與美軍陸戰隊2018年5月9日在菲律賓面向南中國海處進行兩棲登陸聯合演習。(美聯社)

中美局勢朝著冷戰時期方向發展

最近,中美艦機在南中國海的貓鼠遊戲加劇,美國及其地區盟友在南海中國人工島礁海空的存在常態化,中國對此堅決反對,局勢正朝著冷戰時期美蘇的制度化摩擦和威力展示方向發展。自2013年至2016年,中國在南海建成可以駐泊大型艦艇與起降主戰戰機的人工島礁,這被美國看作改變地緣戰略布局的舉動,因此美國以「航行和飛越自由」為理由加大了在南海的存在力度,並更新了與地區盟友,如澳新和菲律賓的軍事同盟。而中國要應對在南海的戰略性軍事對峙,則自然會保持相關投入,加緊航母和新一代戰機、導彈的列裝速度,即使「緊日子」來臨,這些目標也不會改變。同時,遏制台獨等傳統戰略任務在新時期也只有加重而沒有減緩。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