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策專欄:美國總統大選辯論登場─拜登的成算,川普的失算

2024-05-21 07:00

? 人氣

美國總統拜登從拒絕辯論到同意辯論,必有其打算。(美聯社)

美國總統拜登從拒絕辯論到同意辯論,必有其打算。(美聯社)

拜登總統從拒絕辯論到主動要辯論,意味著美國總統選戰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拜登有他的成算,但不知川普是否察覺此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此之前,川普完全採取攻勢,甚至對他的個人官司都以「政治迫害」標籤反攻;而拜登政府用盡政策手段壓制通貨膨脹卻未見效,以致於「餐桌議題」壓倒一切,拜登成為落水狗——任何事情發生,不滿情緒都發洩在他頭上(大學生挺巴運動就是一例)。

如此狀況反應在民調上,就是川普的支持度持續上升,而拜登的支持度持續下降。如果用奕棋來比喻,之前雙方好比下圍棋,寸土必爭,而拜登在各州(個別是幾個搖擺州)一再遭受損傷。然而,川普在搖擺州的支持度上升卻不是「硬核」的,那是建築在中間選民對拜登的「感覺不佳」上面,一旦選民的「奇摩子」出現化學變化,情況會在一夕之間扭轉。

但「化學反應」不會無端發生,必須有一個變數加入到原本的平衡狀態,而這個變數卻是拜登陣營已經有盤算,而川普陣營可能尚未警覺的。

用台灣選舉常引用的「丞相,起風了」為喻。那是電視連續劇中赤壁之戰的一個場景,當風向由西北轉為東南風,周瑜的火攻戰術因此成立。但重點其實在於丞相(曹操)的心態:這個心態是「我已經贏定了」——當他橫槊賦詩吟出「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時,他完全沒有「戰局可能逆轉」的思考。起風又怎樣?但結果卻是火燒戰船,一敗塗地。

前總統川普於2024年5月13日抵達曼哈頓刑事法院後向媒體成員發表談話。(美連社)
美國前總統川普以為「天下歸心」,可能就是走上失敗的第一步。(美連社)

曹操生性猜忌多疑,一個多疑的人通常凡事留退路,這在赤壁之戰前他跟張繡對戰時,派人預先掘通一條湮沒的古道,果然在撤退時派上用場可以證明。但是他在赤壁大卻狼狽潰退,原因無他,之前的勝利來得太容易了——進軍荊州,劉表病逝、劉琮投降、劉備竄逃,百萬大軍集結在赤壁,對岸只有周瑜的三萬兵馬,所以他認為自己贏定了。

回來講選舉。選民理智的認同政見而投票,那是民主政治的理想,但卻是不符合現實的,絕大多數選民都是選「人」而非選「政見」。沒有一個政府能夠施政盡如人意,而一個失職的領導人/政黨卻常常能夠連任成功,通常就是因為對手(候選人/政黨)更讓選民不喜歡。也就是說,選民對某一選人或政黨「感覺不好」,會使得對手的支持度相對升高,但那種支持度不是「硬核」的。一旦反感因素消失,或有新的變數出現,扭轉了選民的「奇摩子」,選情可能一夕生變——以美國大選而言,就是搖擺州的中間選民轉向。

川普陣營提出,應該辦6次總統大選辯論,可是拜登陣營只要辦2次,時間訂在7月和9月。於是,拜登陣營可能已經計畫好在7月和9月做兩次動作,什麼動作外人當然不知,如果不能在兩次辯論扭轉風向,還有一次「October Surprise」的機會。在川普陣營而言,預先準備好「萬一風向轉變」乃屬必要。但若以川普最近以來的表現來看,他似乎認為已經「天下歸心」,那就可能演出「敗走華容道」。因為,一個候選人可以犯的最大錯誤,就是以為自己「已經贏了」。

*作者為專欄作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哲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