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查核|金正恩羞辱中共第三號人物趙樂際?

2024-04-23 15:00

? 人氣

2023年9月6日,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出席新型核攻擊潛艦「金君玉英雄」號的下水儀式。(美聯社)

2023年9月6日,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出席新型核攻擊潛艦「金君玉英雄」號的下水儀式。(美聯社)

結果:證據不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分鐘完讀:

中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趙樂際日前率團赴北韓,會見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一張照片引發熱議。照片顯示,金正恩單獨坐在大橢圓桌的一側,對面坐着趙樂際一行人。有評論人士在社媒發文,質疑會議的座位安排像是下級對上級彙報工作,羞辱了趙樂際,這些評論經《Newtalk新聞》、《新唐人》等媒體引述、報導,廣泛傳播。

但經比對,金正恩過去幾次接見中國、俄羅斯等國高層官員,也曾出現類似安排。兩位研究北韓的專家接受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訪問時,都認爲趙樂際訪朝受到高規格對待,並沒有遭到羞辱。

深度分析:

中共中央政治局排名第三的常委、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趙樂際日前率團赴北韓,會見北韓領導人金正恩。雙邊會議的一張照片引發熱議,只見金正恩單獨坐在大橢圓桌的一側,僅有一位翻譯陪同,桌子的另一端則坐着趙樂際等9名官員。

在X(原推特)上,一些具影響力的評論人士發文(帖1帖2)。一種質疑是趙樂際等「正國級高官」,在金正恩前頭只得到「部級待遇」「等於在(向上級)彙報情況」。也有貼文具體指這樣的座位安排「嚴重羞辱了趙樂際」、「明顯是冷落趙樂際」。

上述評論經《Newtalk新聞》《希望之聲》《新唐人》等媒體引述、報導,《Yahoo!新聞》《LINE TODAY》等平臺也有轉載。

會議安排不尋常?

金正恩與趙樂際的會議接待規格,特別是座位安排是否有「不尋常之處」?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比對了金正恩過去幾次會見中國、俄羅斯等外國高層官員的畫面。

趙樂際的前任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慄戰書,也曾於2018年訪平壤並拜會金正恩。根據《央視網》《觀察者網》刊登的視頻與照片,雙邊會議的座位安排,也是金正恩單獨坐一側,對面坐着栗戰書等5名官員。

其它可查的案例還包括2018年5月金正恩會見時任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2023年7月,金正恩會見中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鴻忠、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Sergei Shoigu)、10月會見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等官員,都是金正恩坐在大桌的一側(僅翻譯陪同、坐在後方),面對一排外國官員。由此可知,這樣的座位安排並非首次。

2. 朝鮮領導人金正恩過往會見來自中國、俄羅斯的代表團時,經常獨自坐在大桌一側,面對一排外國官員。圖取自央視、路透社、中國駐朝大使館網站.png(副本)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過往會見來自中國、俄羅斯的代表團時,經常獨自坐在大桌一側,面對一排外國官員。(圖取自央視、路透社、中國駐朝大使館網站)

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還注意到,金正恩會見外國高層官員的場地與現場擺設有所不同,且過去多是使用長方形大桌,這次見趙樂際則是用橢圓形的桌子。AFCL未能確認北韓使用的桌子形狀不同有何用意,但就外交場合,使用橢圓形桌並無不妥。根據CNN報導,2018年「兩韓峯會」時,南韓特別選用橢圓形桌子,以拉近雙方的距離,有助坦率對話。另據中國的禮賓知識,雙邊會談通常用長方形、橢圓形桌子,賓主相對而坐。

專家見解:座位安排很正常

AFCL詢問研究北韓政治的專家,如何解讀金正恩與趙樂際的會議與座位安排。

韓國首爾慶南大學教授林乙哲(Lim Eul-chul)表示,他會把這樣的座位安排,解讀爲反映出北韓與中國關係的親密程度,這更可能是一種較爲休閒的談話。同時也展現了金正恩的自信,一位領導人獨自應對9位中國高官並非易事。

林乙哲說,金正恩沒有理由羞辱趙樂際,若金正恩想羞辱趙,根本不會見他。

臺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林志豪指出,當年金正恩也是一人在中央黨部接見慄戰書代表團,而金正恩一人接見外賓的情況,是最近幾年的現象,原因仍待查證。林志豪並說,就他個人觀察,趙樂際一行人到達平壤所受到的一系列接待有相當高的規格,且應該是慄戰書之後,少見的高規格接待。

(RFA韓語組對本則查核有所貢獻)

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Asia Fact Check Lab)針對當今複雜媒體環境以及新興傳播生態而成立。我們本於新聞專業主義,提供專業查核報告及與信息環境相關的傳播觀察、深度報導,幫助讀者對公共議題獲得多元而全面的認識。讀者若對任何媒體及社交軟體傳播的信息有疑問,歡迎以電郵afcl@rfa.org寄給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由我們爲您查證核實。

版權所有 © 2006, RFA。 經自由亞洲電臺Radio Free Asia, 2025 M St. NW, Suite 300, Washington DC 20036 許可進行再版。

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在X、臉書、IG開張了,歡迎讀者追蹤、分享、轉發。X這邊請進:中文@asiafactcheckcn;英文:@AFCL_engFB在這裏IG也別忘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