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秉達觀點:印加關係與印度國家安全觀的改變

2024-05-15 07:10

? 人氣

2023年6月25日,加拿大卑詩省錫克教徒抬著錫克教領袖尼賈爾(Hardeep Singh Nijjar))靈柩。(AP)

2023年6月25日,加拿大卑詩省錫克教徒抬著錫克教領袖尼賈爾(Hardeep Singh Nijjar))靈柩。(AP)

加拿大日前宣布逮捕三名涉嫌殺害錫克教分離主義份子Hardeep Singh Nijjar的印度公民。具體的事證目前仍不明朗,但嫌犯據信為當地的犯罪組織成員。加拿大之前指控印度政府涉入此案,目前仍未撤銷此立場,儘管加拿大仍在釐清嫌犯與印度政府的關係,此事卻再次引起印度強烈反彈。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指責加拿大未與印度政府合作分享調查資訊,並指出加拿大對印度的指責是出於國內的政治壓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雖然還沒有證據表明印度政府涉入Nijjar的命案,但無獨有偶,此案發生後數月,美國檢察官也指控印度政府密謀在海外刺殺Gurpatwant Singh Pannun,此人是美國公民,也同樣是卡利斯坦(Khalistan)運動的領袖。這兩起事件似乎顯示,印度有系統地在全球各地針對錫克教分離主義份子進行暗殺活動,而印度自然是憤怒地否認,並以降低兩國外交、民間往來為報復。

加國指控印度的情報機關可能涉入此案,因此紐約時報指出印度的情報機關「研究分析室」(Research and Analysis Wing, RAW,或R&AW)可能是幕後黑手。RAW是專門收集外國情報、重大戰略情資、協助政府制定重大決策的情報機關,1968年由印度情報局(Intelligence Bureau, IB)的海外部門分離出來而成立,原本設立的目的是專門收集中國、巴基斯坦(以及獨立後的孟加拉)的情資,並在這些國家進行諜報活動。因此RAW的專責區域長年以來都在南亞,並且在印巴對抗的歷史中留下了許多功績。RAW首長直接向總理報告,由於其工作性質以及不須對國會負責,該單位的工作多不為外界所知。

去年被美國司法部指控印度特工策畫刺殺的美國籍錫克教分離主義者潘努恩(AP)
被美國司法部指控印度特工策畫刺殺的美國籍錫克教分離主義者潘努恩(AP)

如果此事牽涉RAW,就代表印度正將情報活動擴大到其他與國家安全相關的外國,這是一個重大改變,這意味著印度的崛起讓它更有能力與自信去在他國活動、干涉外國內政、維護自身利益。RAW可能已在全球各地蒐集情資、揭發與阻止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的團體或個人,這包括錫克教分離主義份子、喀什米爾鬥士、東北叛亂團體有聯繫的外國人、以及可能攻擊印度的極端伊斯蘭份子。然而更令各國擔憂的是,情報單位為了阻止對印度國家安全不利的活動,會謀劃或煽動暴力行為。

印度政府認為加拿大未認真看待旁遮普幫派份子在加拿大的活動,才是Nijjar遭到刺殺的主因,換言之,整起事件是加拿大的內政問題,與印度政府無關。究竟印度政府涉入的程度有多少,還待調查釐清,然而與國家安全相關的案件,也可能永無真相大白的一天。客觀來說,印度政府可能並未授權情報單位進行刺殺行動,因為這樣並不能有效遏止分離主義運動,反而會使這些烈士成為海外反抗運動的精神象徵。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情報單位的封閉性與保密性,政府對於國安單位的行動不見得知情。或許是RAW的員工私自協助或教唆兇手採取激烈的行動,但無論真相如何,在外國眼中,印度政府需要為RAW的行動負責,因此加拿大呼籲印度重視此事,它希望印度政府能整頓自身情報單位,瞭解是否有越權的情事。

Nijjar一案對於印加關係的影響可謂一去不復返,錫克分離主義會持續作為兩國關係的芒刺,但真正的改變其實來自印度本身。蘇杰生的談話顯示印度真正不滿的是加國對印度不友善的政治氛圍,印度受到不公平對待,而它不會因此屈服,這個例子顯示印度越來越在乎在國際上被尊重,它要求他國認真看待印度國家利益,也更常運用制裁來懲罰不願意配合它的國家,印度國內高漲的民族情緒無疑助長了這種義正辭嚴的外交姿態。雖然這不意味著印度會主動挑起外交衝突,但印度在國際上可能會更堅持立場,協商與談判也面臨更多阻礙與僵局。

*作者為臺灣印度研究協會理事、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