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廉價品日本及危害日深的強勢美元

2024-05-01 06:20

? 人氣

日圓兌美元匯率貶到160的低點,日本變廉價品,悲哉。(資料照片,取自Maccabee@pixabay)

日圓兌美元匯率貶到160的低點,日本變廉價品,悲哉。(資料照片,取自Maccabee@pixabay)

本周一日圓兌美元的匯率下跌,一度跌到1美元兌160日圓的34年最低水準,這是日本的悲哀,從高檔貨變成廉價品;而強勢美元對許多新興市場國家的傷害、而且可能連歐洲都受影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日圓3年積弱不振,貶到160的34年低點

日圓匯率直直落的原因有長有短;最短期的因素當然是上周日本銀行(央行)表示繼續維持寬鬆,與此同時,近日美元又因市場預期聯準會的降息時間會延後,甚至有分析師認為因通膨未如預期的下降、再升息亦有可能,讓美元的強勢持續。時間拉長一點看,則是因疫情、俄烏戰爭等因素造成日本的貿易逆差,同時在美國啟動升息後,日本仍在零利率處打轉,導致近3年多的日圓「積弱不振」。

雖然不少出口導向的經濟體,總是有意無意之間走「弱勢貨幣」,想藉著本國較弱勢的貨幣幫助出口,但匯率升貶確實都是「雙面刃」、利弊皆有,而如日圓匯率弱到這種程度時,就幾乎是只見其弊難見其利。

最明顯的是:匯率高低代表對外購買力的強弱,如此弱勢的匯率代表日本人要買外國貨時,要花更多錢才能買到同樣的商品;簡單講就是日本人的購買力、物質品質與「福利」全部降低。而因許多經濟數據都要換算為美元再作比較,日圓貶到34年低點,代表作國際比較時,日本的數字與排名都會非常難看。

例如,月前引起不少討論、德國經濟規模超越日本一事,關鍵其實就在日圓匯率太弱了。日圓在2022年和2023年對美元匯率下降了3成左右,其中2023年下降了約7%,一旦換算美元作比較,日本的經濟規模馬上就要大縮水。

強勢美元為國家帶來災難

想想2012年日圓匯率價位在80日圓左右時,日本經濟規模達6.2兆美元,當時德國只有3.5兆美元。平均國民所得的情況雷同,日本曾經引領亞洲四小龍,但長期低成長加上弱勢匯率,如果日圓走弱,連台灣的平均國民所得都可在這2年超越日本,弱勢日圓造成的日本悲劇,由此可見。

強勢美元如果過頭了,一定程度上會為其它國家的經濟帶來風險。對那些經濟體質較弱、治理較差、對外負債較多的新興經濟體而言,美國升息與強勢美元是災難,外資流出讓股匯市都跌、實體經濟受衝擊,債務負擔加重,稍有不慎就會跌入金融危機中。包括亞洲金融風暴、幾次的拉美金融危機,都是美國升息、強勢美元帶來的經濟災難。

不僅新興經濟體受衝擊,連歐洲都受影響。在美國降息時間延後、美元走勢更強後,越來越多投資者押注歐洲央行降息時間會延後,但歐美的經濟情勢顯然不同。相對於美國經濟仍強、就業市場暢旺,歐洲的經濟更低迷,特別是歐盟龍頭德國,經濟帶在零成長與衰退之間。歐洲比美國更需要降息來提振經濟,如果因為「美國因素」被迫延後降息,當然是有不利的影響。

收割全球經濟成果,割韭菜與薅羊毛

美國升息與強勢美元為其它國家帶來的衝擊,也時常被視為刻意為之、在全世界「收割」經濟成果,台灣的習慣性用詞是「割韭菜」,中國的說法則是「薅羊毛」。

至於方式則有多種,一個是從各國的美元債務來─例如越南的債務總額約爲2226億美元,或是埃及未來3年要償還756億美元的到期外債,美元升值帶來的強勢美元下,代表這些國家要付出更多才能償還債務;升息則會加重負債國家的利息負擔,同樣是要付出更多給債權人。而這些美元債務的債權人,歐美的銀行與投資人又是大宗,某個角度而言,美國可對這些國家「剝2層皮」。

此外,在外資進出各新興市場國家時,大部份都已先收割過一波利益了;再者,美元作為全球外匯準備也享有戴高樂口中的「囂張的特權」,除了「鑄幣稅(或利益)」之外,美國可以拚命擴張、舉債,完全不必擔心償債問題,只要發鈔即可,大不了忍受一點通膨;即使發生通膨,也可以「輸出通膨」與各國「分享」。

高檔貨到廉價品,悲哉日本

這2天聯準會召開利率會議,外界多預測會透露出延緩降息、甚至不排除升息的訊息,簡單的說就是:放鷹,看來強勢美元還要持續、繼續「薅羊毛」,短期內日圓也不易逃脫弱勢格局。

當然,愛好日本旅遊的台灣民眾是樂不可支,過去印象中(非常概略)1比3的兌換,曾幾何時變成1比5(台幣1元換近5日圓),但對日本而言,卻是悲哀,日本曾是「高檔貨」,現在變成「廉價品」─連東南亞遊客到日本旅遊都覺得「好便宜」,悲哉!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