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買股票總是賠錢?專家揭大戶炒股手法:難怪散戶總是被修理

2023-09-26 08:40

? 人氣

例如像是外資常常大買或大賣台灣權值股,然後反手做多或放空期貨跟選擇權,就這樣盤面變化風雲詭譎,應該形容為瞬息萬變,稍有不慎就被坑殺打回原形,所以必須隨時盯盤,結果身體弄壞不說,還欠一屁股債(始終感覺好像股市賺錢非常容易,但看得到卻吃不到),最後發現實在做不贏他,還是乖乖長期買賣股票比較穩當(說一實例:在某年有一大戶做選擇權,那天結算他沒盯盤,當日就慘賠4億)。他們笑稱「安分買股」那樣可以「死」得慢一點,由於投資界消息靈通,又有誰「掛」了馬上瘋傳,從此這些苦主就變成茶餘飯後的話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20年第三季在台股進出的大戶加中實戶共有22903人,5億元以上大戶有2369人,1至5億元中實戶有20534人,1億元以下散戶有323萬人,創下八年來最高紀錄(這些數據隨時變動,陳述出來主要是讓讀者了解台灣股市大戶、中實戶、散戶的規模、數量及結構)。

2020年台股受新冠肺炎波及,然而台灣災情輕微,加上有台積電這護國山神、中美貿易戰混沌不明、台商大量回流等等因素影響讓台股表現不俗。而在2022年又有俄烏戰爭、世界性通膨、台灣Omicron 嚴重疫情,以及一直存在的兩岸問題⋯⋯,這些情勢均在左右台灣未來發展,股市就是隨時反映世界性、區域性、地方性等政經現象,我們無需預測股市將來的變動,只需抓穩方向、顧好眼前生活、順應世界長遠走向。無數內外因素常常觸動所有投資人神經,而「進階投資」的大戶、中實戶由於投下的資金龐大而致使他們反應必須謹慎靈活,除非只看不「玩」,這實關乎他們資金存活壽命。

它給予我們的啟示是:每個階段的投資都有各自考量地方,問題點不同自然辛苦處不一,不必羨慕別人賺很多,那是要付出代價的。回來正題,錢財多了接下煩惱增多,老想給金錢找出處,壓力也越大,總的一句:所有投資都不能貪,須選擇適合自己的。財力雄厚的人也希望找得既會賺錢又深具潛力的股票,然而問題在於:想要完全了解所投資的公司內部經營細節,談何容易?業務優良維持多久也無解,是不是連大戶、中實戶都沒辦法保證不踩雷?更何況最底層的散戶?

以下列出最新稅改資訊,財政部於2017年公布全民稅改方案,內資股利所得課稅新制,甲案:「定率免稅」;乙案:「合併計稅減除可抵減稅額或單一稅率分開計稅,擇優適用」,其中乙案的前半段,一般適用稅率5%、12%或20%者,而後半段則適用稅率30%或40%的人士。

大家是否發現?這階段已經不是簡單買股,如果想多賺些錢就得花更多心思。那麼有人會問:散戶對股票線型需要關注嗎?仍為老話:如果不是炒短,看線型實沒多大意義,那是提供給少部分人「煩惱」用的。我們仔細推敲便知:是不是技術線型用的人一多就不準?不準就有人賠錢,賠錢就壞了興致,投資自然不會有好心情,所以只管輕鬆存股,不需去傷這腦筋。

作者介紹|禮林(Lilin)

一名退休人員,平日下田種菜植樹,利用閒暇從事閱讀寫作,體驗古人所云「耕讀生活」,在閱讀方面偏好經濟學、投資學、歷史學、植物學,加以退休期間從股市實作中累積些許經驗和體會再由研究相關投資理財內容彙整出個人心得,十分樂意跟大眾分享。
 
我們既然深知「財務自由」對於人生每個階段都無比重要,那麼該做的應是及早規劃,可以找出一個既方便又簡單的方式理財。若已在幼年即做好打算,行動上始終處於「智慧」靜態管理,一路長期經由「複利」加持,致使往後歲月得以順利實現個人夢想,讓金錢在生命旅程發揮最大效用,這可說是人生最珍貴又極幸運的事情。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理財EASY學:時間複利+選股策略的雙重魔法》(原標題:進階投資—存股的概念)

責任編輯/陳奕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