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為什麼一直叫?訓練師揭背後原因,「教你如何解決」不用再怕吵到鄰居

2023-07-21 11:30

? 人氣

筆者強調,如果放任狗狗不管,狗狗就會選擇牠們眼中有效的行為,例如吠叫。(示意圖/取自AP)

筆者強調,如果放任狗狗不管,狗狗就會選擇牠們眼中有效的行為,例如吠叫。(示意圖/取自AP)

如果你正在讀這本書,那麼一定有你的理由:說不定是因為你的狗狗會狂吠、猛衝或突然跑掉;又或許你是專業訓練師,你想更有策略地協助客戶解決激動反應問題;再不然就是你想學會如何使用行為調整訓練幫助家中幼犬社會化或救援流浪犬,因為你知道隔離和恐懼極可能讓狗狗出現激動反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管你為了什麼理由拿起這本書,至少都有一個和狗狗激動反應有關的理由或連結──我一開始也是如此。我走上專業行為訓練的契機是我想用更好的方式幫助我的學員,更重要的是,我需要一套方法來幫助我的狗。未來你會讀到更多「花生」的事蹟,但我想先快速地讓各位對行為調整訓練有個概括了解,往後你才會更明白花生的故事所為何來。

透過行為調整訓練,你可以為狗狗創造機會,讓牠在情緒、身體都處於安全的情況下與環境互動。這套方法對「生物個體」(例如其他狗和人)所引發的挫折、攻擊、恐懼等刺激特別有用。不論狗狗遇到哪種刺激,行為調整訓練可以:

1.給予狗狗最大的自主權控制自己的安全以及生活中對牠們別具意義的事件。

2.安排安全的情境場域,讓狗狗能以社會普遍能接受的方式,自然地與刺激互動。

行為調整訓練裡還有一些你需要了解的其他重要概念,本章將簡要介紹這些重要概念,其他章節則會繼續深入討論並以實例說明,例如第二章會介紹我如何運用這些概念訓練我的花生。

控制與授權

看到你家狗狗做出你不喜歡的舉動,你也許會納悶「牠怎麼會這樣呢?」牠不愛你嗎?牠想騎在你頭上嗎?牠明知道你不喜歡,為什麼就是不肯改呢?難道牠不是你最好的朋友嗎?

行為是動物在面對特定情境時,為了製造某些效果而做出的反應。應用行為分析稱這類情境為背景事件:根據內在生理環境和外在物理環境提供的情境線索預測可能的行為後果你的狗狗只是想透過這種舉動滿足牠的某個目標,而不是牠不愛你了,行為就是這麼回事。在大部分的激動犬個案裡,狗狗甚至並不覺得這樣做特別好玩;但如果你家狗狗學習到特定行為能滿足牠的需求,那麼牠即可能會重複這個行為。你會覺得這是問題行為,但狗狗只是認為「這麼做有用」;好啦,牠不一定會想這麼多,但就某種程度上來說,牠理解行為和結果之間存在某種關係。

狗狗的行為會對結果產生多大影響──尤其是以行為控制壓力因素的能力──這就是主控性。所有生物都有「以自身行為影響外在事件」的基本需求,這也是行為的重點所在。

以授權為基礎的訓練能為狗狗創造達成目的的機會,強化主控性。當然,控制與授權是一種平衡,我們可不能放任狗狗到處亂跑、做任何牠想做的事,我們必須確保狗狗和家人都是安全的。然而,只要情況許可,我們必須授權動物,讓牠們控制自己的行為後果。

遺憾的是,大部分訓練方式──即使不涉及疼痛──都強調照護者必須控制狗狗的行為。不論透過威脅或零食,施予太多控制會導致授權不足。人類也是動物,「控制」是我們的基本需求,所以不難理解我們為何這麼做;只是我們必須留意,絕對不能犧牲狗狗的福祉來達到控制的目的。

若我不得不制止狗狗的某項行為,我傾向不著痕跡地安排、調整環境,而不是直接干預,這也管、那也管,如此可讓牠們學會在沒有人為干預的情況下做出好選擇。比方說,一開始你可以在房裡擺幾樣可以啃咬的玩具,然後逐漸增加不適合啃咬的玩具數量,設法降低幼犬啃咬的慾望(譬如很難咬起來,嚐起來有苦味等等的);當然你也可以選擇緊跟在小狗狗後面,不斷從牠嘴裡拔出你珍惜的物品。若採取第一種做法,狗狗會獲得授權,也能培養出較高的控制力(仍在你建立的控制範圍內),逐漸養成「只咬能咬的玩具」的習慣,從自己的行為所產生的後果來學習,於是啃咬「可以咬」的玩具就變成牠的預設行為了

若選擇第二種做法,那麼每一次你跟著牠、從牠嘴裡拿走不適合啃咬的東西,就會在牠心裡增加一次挫折經驗。你的東西還是很安全,但給予狗狗的主控性較低。在這種情境下,就算使用正增強仍會剝奪狗狗的控制權:比方說你不斷重複「放下」、「走開」並給牠零食鼓勵、強化行為,狗狗的確會建立某種程度的控制力,但牠只會把這種行為跟「得到零食」連在一起,並未真正解決問題(幼犬牙齦酸痛不適)。牠可能覺得很好玩,但牠依然找不到能達成需求的解決辦法;而且你可能因此造成風險,建立起「先咬玩具再放下玩具就能得到零食」的連鎖行為。

行為強化會讓動物在未來更傾向表現這個行為。增強物包括零食、玩具或是任何能緩解不適或不愉快(如社交壓力)的物品或情境。

透過行為調整訓練改變動物行為

你想透過行為調整來改變發生頻率的行為稱為目標行為。特定來說,目標行為是你能衡量評估、你想培養建立使其更頻繁發生的行為,用來取代目前你在狗狗身上觀察到的行為──譬如你希望狗狗改掉吠叫或低吼,以聞一聞或轉身等行為來代替,後者就是目標行為,它們就是我們想達成的目標。

腦想一想,你家狗狗現在的行為能得到什麼後果?也就是說,誘使牠做出這種基線反應(編注:baseline response,指調整訓練前的行為)的功能性增強物是什麼?可以把功能性增強物是視為狗狗行為從現實生活裡獲得的後果,亦即讓狗狗出現激動反應的目的。你家狗狗是不是發現,對著陌生人吠叫,那個人就會走開?也許牠認為陌生人是威脅,拉開距離多了安全緩衝區,這就是吠叫的功能性增強物(1.0版大多稱為功能性獎勵)。當你提出「我的狗狗為什麼會這樣?」的問題,最有幫助的做法是找出功能性增強物,而不是要找狗狗哪裡不對。狗狗沒生病,牠這麼做是有理由的:功能性增強物為什麼這麼重要?因為它是改變行為的關鍵。

得知狗狗目前行為獲得什麼功能性增強物之後,下一步是找出狗狗做得到、而且可以合理帶來相同增強物的目標行為,它也稱為替代行為。換句話說,就是狗狗要如何透過你能接受的行為換取相同的增強物。你希望看到狗狗多表現哪些行為來取代激動反應?例如,你可以設法強化狗狗看到陌生人接近就轉過頭去的行為,而不是對著人吠叫。你用來強化牠轉頭的增強物應該就是牠吠叫後獲得的相同增強物。這是雙贏:因為狗狗得到牠需要的,你也是。

嗅嗅地面、打哈欠、坐下或注視著你都是用來取代激動反應的可能合宜行為。我們在1.0版會以問題行為帶來的同一功能性增強物強化狗狗的替代行為。例如當牠看到陌生人就轉過頭去(替代行為),你可以開開心心牽著牠離開陌生人,於是拉開狗狗與陌生人的距離(功能性增強物)。

凡是狗狗願意努力、設法得到的任何結果都能強化替代行為,但我還是比較喜歡用功能性增強物來訓練。若狗狗做出替代行為,與其給牠零食,不如提供給牠維持不良行為出現的同一功能性增強物,使不良行為減少發生。功能性增強的概念屬於應用行為分析的基本技術,可廣泛應用於多種不同的不良行為問題。若想多了解何謂應用行為分析,請參考我針對一般訓練所寫的著作《無傷害訓犬手冊》。

但我在2.0版做了一項重大改變:我們不必主動提供增強物來強化狗狗的行為。事實上,增強物不來自訓練者/人為的效果更好。我們在2.0仍繼續使用上一版提過的功能性評估概念,但這一版的功能性增強物多半是自然發生的情境。

自然增強物來自環境,不是訓練者依狗狗行為後果所給予的獎勵。我在2.0版幾乎不會採取讓訓練者主導或催促狗狗走開的方式來訓練牠們守規矩,而是讓狗狗自主行為的後果成為增強物。這種不再完全由「人」發號施令或給予增強物的做法,大多數讀者剛開始可能會覺得困難;畢竟我們總覺得自己應該多幫狗狗一點、多做些什麼,其實這樣反而會讓狗狗分心,達不到你想要的效果。所以我們還是把情境設定好,讓狗狗可以舒服自在地自然表現「正確」的行為。

2.0版只會在一些特定情境使用增強物,這部分我會在第七章的「標記再走開」詳細敘述。新版的行為調整訓練改走「幕後」路線,把重點放在自然發生的強化情境和系統減敏。我知道這聽起來好像有點技術難度,但它其實相當簡單,就是讓狗狗隔著一段安全距離嗅聞探索,授權牠自主選擇要做出哪種合宜行為並觀察後果,幫助狗狗慢慢適應原本會引發激動反應的情境。行為調整訓練2.0讓狗狗學得更快、更徹底,效果更甚1.0或其他訓練法;而且2.0還能讓訓練者對行為有更好的觀察,更能讓環境維持在低壓力狀態。

現在我帶各位想像一下行為調整訓練的練習大概是怎麼進行的。若從旁人的角度來看,他們只會看見一隻狗到處走來走去,東嗅嗅西聞聞;而狗狗的主人或訓練者很有技巧地拉著一條長長的牽繩,確保牠能安全地自由活動。如果這隻狗有對陌生人吠叫的紀錄,我們會找幫手(即助訓者)來扮演陌生人。

助訓員是「誘餌」;但助訓者也可能是隻狗(助訓犬)。總之,我們會先跟助訓者保持一段距離,讓狗狗在區域四處嗅聞,對助訓者表現一些興趣,但是接著就去看看下一個讓牠感興趣的東西,自己提供自己的功能性增強物。一段時間以後,牠會以自己的步調接近助訓者,但是你不可引導帶領著牠過去、也不需要像平時那樣叫牠走開。2.0版訓練法會給狗狗自由學習的機會,而你只需要在緊急時上場救援,譬如在訓練幼犬規矩的時候,飼主的任務是建立能讓狗狗養成新習慣的環境。永遠要盡可能讓狗狗以這種方式學習認識陌生人,並且建立信心,不需要被人救援。

如果放任狗狗不管,狗狗就會選擇牠們眼中有效的行為,例如吠叫。我們大可等狗狗叫了再糾正牠們,事實上這也是大家一直以來的訓練方式;然而近半個世紀以來,行為學家一直在分析並研究增強/強化效應,所以現在我們可以用更聰明的方法訓練狗狗了。好的滑雪教練不會一開始就讓孩子從山頂滑下去,然後用「滑不好就處罰」的方式訓練孩子;相反的,好教練會設定一個讓初學者最容易成功的情境,利用強化效應鞏固行為模式。所以我們也要為狗狗設立成功情境,透過大量練習讓牠們使用我們喜歡的行為滿足牠們自己的需求,這是雙贏的情況。

作者介紹|葛蕾莎.史都華Grisha Stewart

葛蕾莎是一位資深狗狗訓練師,也是Ahimsa犬類訓練中心創辦人。

Ahimsa犬類訓練中心位於西雅圖,專門開辦各種成犬與幼犬訓練課程,曾多次榮獲獎項肯定,如Best of Western Washington大獎。「Ahimsa」一詞源於佛教用語,意指「以非暴力的方式對待世間所有生命」,反映了葛蕾莎向來堅持的「以非強迫的方式促進狗兒幸福」信念。

葛蕾莎擁有布林茅爾大學數學碩士學位,曾在安提亞克大學攻讀綜合心理學碩士,專門研究動物行為。她的第一份工作是理論數學家兼大學講師,當時培養出來的解決問題、批判思考與教學能力,至今仍然是她進行狗狗訓練時不可或缺的利器。

葛蕾莎製作的行為調整訓練DVD推出後廣受好評,讓她成為世界各地炙手可熱的研討會講師,她也樂於飛往各角落,幫助各種狗狗和牠們的飼主。

葛蕾莎的網站:https://grishastewart.com/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貓頭鷹《狗狗行為調整訓練全書(2.0版):不亂吠、不亂咬、不暴衝,教出聽話又快樂的毛小孩》

責任編輯/李艾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