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又天專欄:我去日本賣同人本

2016-04-10 06:20

? 人氣

東方名華祭/幻想鄉論壇的「戰利品」。(作者提供)

東方名華祭/幻想鄉論壇的「戰利品」。(作者提供)

緣起

十日自臺北去名古屋,十五日至京都訪友,十八日自大阪回。此行主要的目的,是帶我的《東方文化學刊》參加十三日的「東方名華祭」暨「幻想鄉論壇」,再就是感受一下,日本的ACG文化已經進化到什麼地步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何謂「東方名華祭」?位於名古屋的,以《東方Project》為主題的同人作品展售會,自2009年開始舉辦,這次是第十屆。何謂《東方Project》?網上有很多詳細介紹,這裡讓我來簡單講的話,就是:一個開放二次創作的作品系列。它一開始只是幾個獨立發行的「少女打磚塊」和「少女打少女」的射擊遊戲,自2002年第六作開始,搭上了日本網路文化的興起,人氣暴漲,吸引了眾多同人作者,而原作者ZUN也愈來愈用心製作,在遊戲之外也出小說、設定集,並與其他社團合作格鬥遊戲,與漫畫家合作在雜誌上開連載,一步步完善了其「幻想鄉」這個與外界、現世既隔離又有所連繫的世界觀,並且制訂了寬鬆而不失保障的二次創作政策,對中小型社團與個人友善,而限制企業資本進來作不公平的競爭。

就作品本身而言,《東方》正作的射擊遊戲,皆由ZUN一人包辦程式、劇本、關卡、圖畫、音樂等全部工程,雖然辛苦,但作品便有著「一體成型」的整合感,各方面風格一致,配合無間;尤其ZUN具有很高的作曲天賦,又沿襲1980-90年代遊戲音樂以旋律取勝的作風,再配合形狀美麗、難度多變的關卡、角色、彈幕,玩家在反覆挑戰中,自然就手到心到地讓這些曲子入了腦。於是,在他至今三百多首[1]的曲作中,有半數以上都得到了廣大同人作者的反覆改編及譜曲演唱,更有一些音樂社團,靠著製作東方的同人曲便成了名,甚至賺到足以能夠以此為業的收入;雖然其名氣可能也僅限於圈內,但相對於無數寂寞無人問的原創作品,已是極好的了。連我也受其吸引,給它填了十首,正在找人合作中。

在其巔峰期的2010-11年,日本最大的同人誌展售會Comic Market,竟有2500-3000攤是以東方作主題;而最早、最大的「東方only」專門展會「博麗神社例大祭」,展位數也達到了將近5000──也就是說,有好幾千個社團或者個人,帶了他們的二次創作與自製周邊,到這展會上交流、販售。甚至有同好製作了年刊《東方社群白書》,根據其中的統計,2010-14年,每年日本各地都有60場以上規模不一的東方同人展會;東京秋葉原最大的同人書店「虎之穴」,2010年就收受了2693家社團委託販賣的7069種東方二次創作物。又,根據2011年第八回東方人氣投票的調查,光是有參加投票的19935人,估計就花了10億日元在東方相關的消費上;美妙的是,你很難找到更可靠的統計數據,因為同人創作大多是非正式出版物,社團也大多沒有登記正式的公司行號,不上稅的。對這種比中小企業還零散的地下經濟,日本政府也由得他們遊走在法律的邊緣地帶;而除了東方這種有明文容許二創的,同人市場還有許多已構成侵權事實的名作的衍生產品,但只要你不搞太大,原版權持有人通常也不會來告。就這樣,在同人圈的自律與政府、企業的默許之下,「同人」這個微妙的地帶遂有了漫山遍野的發展。

大企業也找到了辦法來涉入這塊市場:2013年,角川遊戲也推出了俗稱「艦娘」的網頁遊戲《艦隊Collection》,亦以少女為主打,並鼓勵二次創作,成功走紅而分去了相當一部份的東方同人,本體的遊戲也藉同人的人氣之助,賺得盆滿缽滿。

大家看到上面引用的那些嚇人數字,不要以為那裡面有什麼值得大幅投資的商機,因為實際上,除了極少數的大社團(圈內術語稱為「大手」),大多數同人作者都只是業餘玩票或個人作坊性質,就連ZUN本人也一直把作品的規模控制在他一個人或者小團隊就能做出來的程度。相對於經商業行銷手段炒作出來的產品與風潮,同人作品的形態與規模都較小,然而也更加紮實;玩家的口碑比什麼廣告詞都可信,而同好間的互動,如專程到你攤前跟你買你的東西,每一份錢都是心意。這精神上的滿足,是與商業邏輯相反而又相成的。「商業」和「同人」一直沒有明確的界線,如果硬要劃一條的話,大概就是:金錢的考量有沒有蓋過其他,對作品與創作活動的樂趣造成異化。能認清這一點,保持好觀念與心態的作者,即可兼取兩者之長,兼收兩者之利。

再說,那些投資人在看的統計數據,離我們一般作者與消費者畢竟是很遙遠的;我們能夠真實接觸到的,就是自家作品的收入與迴響。作同人,你靠自己做好數位檔,付完印刷成本和很低廉的場租費用(台灣同人展會的攤位租金是200-600元/天,我這次去日本也只要4500日圓,而世貿國際書展一天就要八萬多台幣),之後賣到多少錢都是你的,你只要和其他作者分錢,而且顧客也情願付出較高的價錢、接受較差的頁數與品質,只因為有著相互提攜的同人情誼;如果和商業出版社合作,在現今這個市道下,你只能拿到少得可憐的版稅,讀者的要求、反應也可能遠為嚴苛而冷漠。這些都是讓新人選擇藉由同人場出道,甚至長期經營下去的誘因。

我是在2012年底,玩了一款中國大陸同人耗費三年製作的RPG《東方年代記》而入了東方的坑。在此之前,我只聽說它很有名,入坑接觸正作與社群以後,我愈來愈對這個同人圈的規模嘆為觀止。後來我把許多沒有好好寫論文的時間投到了這裡面,想說光陰不能虛擲,便藉去年6月「博麗神社例大祭 in 台灣」的機會,出了兩本《東方文化學刊》,在現場和後來找大陸店家寄賣的成績都不錯,初版500套三個月賣完,年底再版,現在出到第四期了。

因為辦了這個刊物,認識了在日本留學的同好,他讀理工,給我寫的稿卻是又查書又有現地探訪的考據,考證東方劇情、角色的歷史與民俗、神話背景。於是我也發揮本職學能,提供了文史知識上的幫助,去年底再版時還請到在京都大學中文系留學的同學幫忙審稿。而今他回到大陸,說要轉行了,研究所就來讀個文學或歷史,繼續給我寫稿。他筆名叫宮酒姬,請大家記住這個名字,我非常感謝他。也是經由他的介紹,我報名參加了這場東方名華祭/幻想鄉論壇。

《東方社群白書2014》頁23(左)、頁85(中)、《東方文化學刊》(右)。(作者提供)
《東方社群白書2014》頁23(左)、頁85(中)、《東方文化學刊》(右)。(作者提供)

現場見聞

會場是位於港區的「名古屋國際展示場」,要從名古屋中央車站另外買票(一日券不通用)專程搭青波線搭到底過去。活動時間,10點到12點社團進場佈置,之後開放一般入場,至下午4點結束,此一時間略短於台灣同類活動。我很幸運找到了一位在當地的大陸留學生同去,這位大二的小友和我一起顧攤,也為不善日語的我幫忙翻譯。

會場地圖……的左半邊。右半邊還有三百攤。日本同人展會會場一般禁止拍照(為顧及隱私權,畢竟有不少攤主是賣18禁成人本的)(作者提供)
會場地圖……的左半邊。右半邊還有三百攤。日本同人展會會場一般禁止拍照(為顧及隱私權,畢竟有不少攤主是賣18禁成人本的)(作者提供)

通常這一類展會的作品,以漫畫、小說、音樂CD、周邊飾品與玩偶為大宗,也會有少量的遊戲甚至動畫作品(因為這種東西很費工);在這兩者之間有一小宗,日本人叫「情報、評論系」的同人誌,就是資料整理或研究取向的作品,前述《東方社群白書》的作者久樹輝幸,為這一類的作品開闢了專場「幻想鄉論壇」,和名華祭合辦,這回是第二屆了,我的攤位也就在這一區。這論壇的活動形式,也就是在擺攤之外另加演講,除了螢幕前設座位,攤主也可以像我們科展一樣做海報看板,向來者講解其研究成果。我沒有準備很多,只有請人幫忙把我四期刊物的摘要日譯,印了兩份放在攤前給人翻閱而已。

攤位佈置停當,先來跟鄰攤打個招呼。鄰攤的近藤君出的只是一些每本100-300圓的小冊,其中一本是對ZUN最新作《東方紺珠傳》大boss「純狐」原型的考察(和中國歷史上、神話中的兩個不同的後羿有關係),他得知我是台灣來的,便送上一本請我指教,我翻閱一遍,看他查了不少中文資料,不過解讀的深度並沒有超過中國東方同人作出的成果,一方面有些可惜,一方面也有些慶幸。便隨手給他圈了幾個轉碼產生的錯別字。

但見近藤君點了點頭,又掏出一小本漢詩合同誌給我看──是他們幾個同好,給《東方》角色寫的五言律詩、七言絕句等等,除了詩文本身有中日對照(日本人讀漢詩時會加上日語的連接詞),還有寫給生人看的文體介紹,後者對我們來說自然是沒有必要的。我一翻開,當場就把裡面的詩朗誦出來,國語唸完覺得不夠味,再用台語唸下一首──算你小子幸運,我剛好是真學過詩的,我朗誦可不是死板板的一套,而是能夠恰當地把其中情感、節奏傳達出來的。他非常高興,便掏錢買了一套我的書。開張第一筆生意是唸詩得來的,值得一記。

而我得意之餘,也有些佩服:日本人寫漢詩已隔一層,現代人寫近體詩亦難精,他們難上加難,那詩的文句不免有些生澀,格律也有些不協,但難得的是,他對這文體的理致把握得很不錯,看得出他有在經營起承轉合,知道這句要放、下句要收,整個大局觀是有的,這已超過許多業餘華人作者了。在隔著兩道天塹的情況下仍能做到這等程度,已是不易的了。

這回論壇有專題曰「東方聖地巡禮」,也出了不少這一類的本子,就是去介紹日本境內各個和《東方Project》有關的景點,有些是遊記,有些還幫你建議行程,完全就是當旅遊書來寫,真是發揮了日本人善於收集整理資料的本事。除了本國景點的介紹,也有一位講上海租界歷史的,因為ZUN的社團取名叫「上海愛麗絲幻樂團」,取這名字給人的華洋交錯、新舊混雜的印象,《東方》樂曲裡也有兩首用到此名。這一攤介紹上海的,對讀過中國近現代史專業和一堆舊書的我看來雖很粗淺,但我不會輕視那種為完全不懂的陌生人考量,意圖把知識帶給他們的努力。

午後開放一般入場,人潮漸漸湧進,然而並不很多;根據會後主辦單位統計,這一回名華祭的一般參加者有3500人左右,不知以中型的、專場的展會來說算多還是少。就現場的感覺來講,可以說是不冷清也不擁擠,然而大手社團「幽閉衛星」仍然出現了排隊的情況。

說起幽閉衛星,這是一個很難讓人置信的音樂社團:他們的CD總是特別暢銷。就在不久之前,2月21日,我參加台大體育館Comic Horizon活動,親眼見證了幽閉衛星「完全完售」的業績──早上十點還有下麵這張照片中這麼多的CD,到中午,就全部賣完了。

2月21日早上,台大體育館Comic Horizon活動的第二天,幽閉衛星「剩下」的CD,到中午,就全部賣完了。(作者提供)
2月21日早上,台大體育館Comic Horizon活動的第二天,幽閉衛星「剩下」的CD,到中午,就全部賣完了。(作者提供)

這次大概因為是在本國,並沒有那麼誇張,我到人少一點的時候再去,都還有貨。我每種買了一張,回台灣後很快找到想要的買家,轉賣掉了。也寫了一些對這暢銷之謎的思考,詳後文。

另一件造成了排隊的商品,是限定在這場販售的東方主題清酒,乃是經過原作者ZUN(他亦以驚人的酒量聞名)授權,由同人找到客製酒的釀造廠做出來的,純米吟釀3000圓,純米大吟釀4000圓。ACG推出主題食品不是新聞,但是由非企業的同人發起,而且做的是日本傳統象徵之一的清酒(日文就叫「日本酒」),那也得要作品的調性與這名物相合才好,而《東方Project》恰好就很適合。

東方主題的純米大吟釀,味道還不錯。(作者提供)
東方主題的純米大吟釀,味道還不錯。(作者提供)

至於我本人的業績,我帶了16套共64本學刊過去,賣了15本,餘下或者送人,或者去跟別攤換他們的本子和CD,這裡一般要遵守一些不成文的規矩,如不可勉強、不宜用低價物換高價物、不宜以一換多(即便你的東西比較高價,除非差太多)。至於我賣這全中文的書,他們看得懂嗎?答:讓他們猜漢字吧,就像我們讀日文書一樣,厲害的粉絲就能超越語言障壁。此外,京都幻想劇團的囧仙主席也寄了一箱他們做的同人動畫《秘封活動記錄-月-》第一話的日版給我代售,成績不如預期,只賣了7套,倒是我從台灣帶過去的幾本前傳漫畫(還是中文版的)一下就賣完了。

說起囧仙,這是對岸東方圈的領軍人物,他是一個瘋子,並不特別有錢,然而幾年來不但主持貼吧、論壇、漢化組,還拉起團隊做起動畫來了,耗費破百萬人民幣,第一話做了28分40秒,質與量都已不遜於企業作品。去年底他還跟我說要做台版,問有誰可以合作,我說「我」,就攬下來了。2月21日在台大,這片DVD和它的前傳漫畫套組,一組賣1000台幣,完全蓋過了我學刊第四期的鋒頭。印刷成本回來了,但這當然遠遠不敷他們的製作成本。這一版DVD呢,還是無配音的;最新消息,他又花費钜資,找了日本許多大牌聲優,製作配音版,將在五月初發售。這下我手上還剩的一大堆片子可賣不掉了,又要跟他再做新版,但這和已經傾家蕩產賭下去的他比起來,根本不算什麼。這新聞特地選在愚人節發布,你以為是玩笑,點進去看,是真的。這也算是把握住了一個行銷時機,然而他真的能賣回本嗎?目前沒人看好,但他就是做下去了。

這裡要作一下反置入性行銷:還沒接觸過《東方Project》的朋友,可以不用考慮購買這部動畫或者我的學刊,因為這些都是要已經「入了坑」,認識了那些角色和世界觀,才能看進去的。按照一般的商業邏輯,你肯定會先建議人家先做些入門、推廣性質的東西,「先打開知名度」、「讓更多人認識」云云;然而我們同人的思維。是直接在這小眾的基礎上,做自己想做的深度演繹。要說推廣,去玩原作的遊戲就是了;ZUN本人所編劇的幾部《東方》漫畫,也都是預設讀者已經瞭解這世界觀的。

所以在同人展會上,沒有人會跟你普及原作知識的,反倒是一些主流觀念中的常識,如漢詩的文體,如基礎樂理,如上海租界的歷史,他們會盡量跟你說明,而不是預設說「這你不應該不懂」,或叫你自己去查。

這非常有趣。以ACG這等娛樂來說,主流商業邏輯會講究推廣,盡可能向圈外大眾擴散,然而同人圈從事推廣時,走的經常是另外一條路子:向圈內同好推廣其他領域的知識,或者常識。這裡面有一個道理:向大眾推廣的事情,讓官方和企業去做就好;會來展會的,大多數本就是圈內人了,而瞭解這部作品的同好,不一定知道其他領域的常識,這時候,如果兩者能扯在一起,即便只是沾上邊,都很容易令人產生興趣。這樣,課就有得講,生意也有得做了。

在我們讀過正宗課程與學位的人看來,我們很容易直覺地認為「從遊戲看歷史」什麼的,比不上直接上課、研讀正典與專門研究,而或嗤之以鼻,又念其用心亦非不善,乃姑且置諸不論不議之列,又或者是偶爾批一下遊戲做得不夠學術水準的地方。要比,當然可以這樣比,但去一次同人展會,你就可以感受到:學術圈對遊戲圈的滲透力,遠遠不如遊戲圈對學術圈的滲透力。如果你覺得遊戲做得不夠學術水準,原因會是什麼?理由千條萬條,關鍵只有一條:練過這門專業的你沒來做。所以這能怎麼解決?只有一個,就是我們來做ACG,來做大眾、年輕人、外國人也樂意看的東西。有矛盾就處理,難以兼顧的地方也還是盡力兼顧,不這樣做,也就只能繼續窩在既有的圈子裡,等別人來通我們,而不能以我為主地通出去。

剛剛我提了樂理,樂理在哪裡?就在我買到的這本驚人的音樂分析:《東方Project的樂曲與音樂理論考察I旋律編》,全書200頁,售2000日圓。作者白鷺ゆっきー在序文與專文〈東方project的音樂,及從今往後的日本音樂〉(同日見刊於《Journal of Touhou Discussion 幻想郷論壇2016特別號》)中寫道:「《東方project》的樂曲,能否被稱為是日本傳統音樂最為現代化的一個表現形式呢?」──他從《東方》的音樂裡感到了日本傳統音樂的味道,有了這樣的想法,而這樣的「化古為今」也正是他學習作曲時念茲在茲的志願,於是他就寫了這麼一本書,意圖由基本的樂理開始,向讀者逐步分析《東方》音樂和各種洋樂、邦樂(日本人對其「國樂」的專屬稱呼)在旋律與調式上的聯繫。然後不知不覺就寫到了200頁。

《東方Project的樂曲與音樂理論考察I旋律編》目錄。(作者提供)
《東方Project的樂曲與音樂理論考察I旋律編》目錄。(作者提供)

我在會場上只是二話不說就買下來了。後來把封面和目錄照片發到論壇與微博上,引來一片驚嘆;識者告知,此書去年底與作者的音樂CD一同首發,作者原先自費印了幾十本以為這種書賣不出去,結果一下子就賣完了。最重要的,這位白鷺ゆっきー今年才20歲,是日本某知名藝術大學的學生,而且是中學時才開始自學音樂的,不是什麼從小練到大的神童。(如果是從小練到大的神童,會有時間來玩這些東西,然後自發地來寫書嗎?)

 

電子遊戲問世幾十年以來,有沒有音樂科系的人士為遊戲音樂寫過專著?應該也不會沒有,但這是我看過的第一本,而且不是為學位,是出自興趣,更是扣連著「傳統音樂的現代化」這樣一個經典大題目而作的。你可能會想:才20歲,學了幾年音樂就敢寫這種書?我想:正是這樣的年紀和資歷才敢寫。如果他再多長兩歲、多讀兩年,腦子裡知識與顧慮愈來愈多,興許就不敢寫了。其實去年九月,我學刊第三期就刊了一篇《東方》音樂的分析,作者Davidsan也是和白鷺同輩的作曲系學生,思路亦與之相仿,只是沒有寫到他這麼多字。

 

「傳統音樂現代化」這個大題目也是一樣:學院裡面的音樂家研究了一百多年,仍然莫衷一是,作出來的音樂也迴音杳杳,頂多能藉教育體系之力迫誘學生去聽去看。反倒在外面,眾多「沒想太多」也沒懂太多的創作者,直接就用作品提出答卷了,而且流行了開來,還啟發了新一代為它寫作專著;為了把這書寫好,作者自然是要再去精研各種傳統音樂和理論的。目前這本書未必能有多麼深入精闢,但它對作者本人的意義與價值是不可限量的,而且可以確定會有不少同好出錢捧場;反觀學院,我們有很多同學,耗費數年精力寫出了權威學者也公認有價值的論文,但是學位拿到,胃口也倒盡了,畢業後轉行,不做了。那些著實很不錯的論文,也就只有呆在圖書館深處蒙塵,或是在期刊論文網裡,連塵都沒得蒙。

我發帖後,兩岸同好紛紛表示希望看到中文版──我們覺得《東方》音樂作得好,有些人也能說出它好在哪裡,但這之中究竟是什麼個機理,能不能讓我們也學個兩手?就要看這樣的著作來解析了。所以,這幾天我就寫信去跟作者談授權翻譯出版,現在也拉起了一個翻譯組開始翻了。至於這翻出來能賣多少本?到時候再向大家報告。

 

回到會場。接近下午四點時觀眾已漸少,各攤攤主開始收拾,或者趁收攤以前再逛幾圈,我也就又換來、買來了十幾張CD和一些本子。臨近結束,也和《東方社群白書》編者、本次論壇主辦者久樹先生見面寒暄,交換作品了。之後收攤,託會場的宅急便把沒賣完的寄賣片子寄回來處不提。收拾行囊,坐回名古屋中央車站,拉著行李箱移步百貨公司十樓北海道農產品展會,大吃一頓,再坐回住處,盤點戰果,來時是滿滿一箱,去時也是滿滿一箱,多了各種花樣。展會上賺的錢並不如花的錢多,然而身在異國,計較這些小帳,就落入下乘了。

雜記與雜感

在名古屋的第二天,我逛大須商店街,去到一家ACG本體、周邊加同人誌的專門書店,這裡可以統稱為「宅店」,但見一樓商業正作,二樓各種模型、玩偶、海報,三樓同人誌,男性向、女性向成人本與一般向的本子分區排開,又有同人音樂、攝影和遊戲作品無數,洋洋大觀。我還留意到其他來客,男性女性、中年、青年、青少年都有,瀏覽各種特殊重口味作品的時候,神情都很自然,絲毫沒有犯禁的緊張興奮,有些還很輕鬆地在與同伴討論。見到這種情況,我即可確定:這動漫文化,在日本,已經根深柢固了。

 

如今,日本人已經不用再花費力氣去為動漫產業與作品辯護,因為大眾已經都是從小看這些長大的了,他們成為有群眾、有資本、有權力,而且也有學問的主流了。傳統藝壇與正宗學界,也已漸放下身段,來演出動漫作品裡的樂曲,來研究其中的學理和文化影響。固守者當然總是會有,ACG裡面各種缺陷與問題也不會沒有人講,然而堅持那些、講這些,是為了把它做到更好,還是個自己編出一些鄙薄它的理由,識者一眼就可以看出來,而歷史與市場也終會傾向於積極的一邊,因為民之所欲在此。

 

回想2月,我在台大體育館攤位上聽到幽閉衛星完全完售的消息,一時還只感到佩服與欣羨;後來回神一想,觸動愈來愈大:我是研究流行歌曲的,十幾年來,各式音樂節、唱片行也跑了一些,我從來沒有見過這種景況。尤其是在唱片業衰微的近年。這年頭賣CD還能賣成這樣,而且不是只賣幾種熱門作品,而是賣好幾十種。這是多麼了不起的事?

 

分析他們的成功要素,一是因為他們長久在同人圈裡建起的名氣,二是因為現場販售的價錢(一張專輯350台幣,日本則1000日幣,EP半價,少數精選輯也是1500而已)比網購便宜許多。在台灣的情況,也還有是排隊排太長,後面的人沒魚蝦也好,買到什麼算什麼。然而是什麼樣的音樂、社團,才能讓消費者「沒魚蝦也好,買到什麼算什麼」啊?我們的音樂圈,有人能做得到這樣嗎?做不到的話是為什麼?要怎樣才能做到?

這些問題倒是都有答案的,只是可能比較令人沮喪一點:關鍵在幽閉的曲風,就是走最「主流」的路線,高亢與低昂交錯的女聲與編曲,不前衛,也不走偏鋒,聽起來夠熱血、夠激烈,且有專業而穩定的製作水準,就做大多數粉絲會愛聽的東西。

我們的樂壇,能做到這些的音樂人也不少,但問題是,我們的流行音樂,已經沒有一個粉絲眾多的基本盤了。以前的時代,中心的媒體是電影、電台、電視;我們流行歌曲與這些緊密結合,有了數十年的盛況。如今,沒有中心的媒體了,網路的分眾媒體取代了大眾媒體,而眾多的分眾媒體裡,電子遊戲,和相關的動畫,無疑是相當堅強的一塊。它堅強,不只是能夠反覆洗腦,而更是因為其劇情、角色能夠讓玩者投入感情。而我們的流行歌曲這二十年來之所以衰微,除了各種可以牽拖的因素,就是因為在這上面沒能做到持盈保泰啊。

多年來,台灣從學院、主流樂壇到獨立樂壇,對ACG這一塊也都不太重視,似乎也還存在著門戶之見。目前台灣做ACG音樂的社團與樂團,品質確實還稱不上一流;但為什麼一流的音樂人沒有來做呢?為什麼業者沒有找呢?為什麼音樂人不主動來做呢?過去也有一些主流音樂人和遊戲合作,但他們也多只是把主流的那一套搬過來,做一兩首歌交差了事,沒有深入到遊戲這個媒體、場合本身來從頭打造。

所幸,這個情況,這幾年漸漸改變了,它也必將改變。就像台灣現在還有媒體在渲染衛道人士說遊戲、漫畫教壞小孩的言論,但也愈來愈常被反駁;再過幾年,大概也就無須再反駁了,因為我們這一輩做學問、辦企業、任公職的人,大多數都會站在這一邊,就看什麼時候把關鍵的權位都輪到手而已。到時候就只有怎麼做的問題,沒有該不該做的問題。要解決的,就是現在大家都習慣牽拖說資源把持在錯的人手上,然後持著一種失敗主義,嘴砲吵吵就算了,而不去努力改變這情況。這樣,這一塊文化事業,也就註定繼續要被美國、日本以及將來中國大陸的大資本所宰製。

現在不是思考、反省的時候了,現在就是要去做,要發揮我們所剩不多的優勢與自由,急起直追的時候了。

[1] 根據「東方人氣投票」收集的資料,東方Project至今共有449首曲子,扣掉同一曲的不同版本,以及與「黃昏邊境」社團合作的格鬥遊戲中、出自其他作曲者的部份,ZUN親手譜寫的也還有三百多首。

*作者台北人,台灣大學歷史系學士,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近現代史碩士,香港浸會大學人文與創作系博士候選人;作家、歷史研究者、也是漫畫工作者。2013年創辦「恆萃工坊」,目前的產品有《易經紙牌》和《東方文化學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又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