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蔡英文的國家資本主義!可行嗎?

2016-03-04 11:35

? 人氣

蔡英文赴竹科產業之旅釋出打國家隊的政策。(取自蔡英文臉書)

蔡英文赴竹科產業之旅釋出打國家隊的政策。(取自蔡英文臉書)

總統當選人蔡英文昨日赴新竹科學園區與企業座談,最重要的政策宣示,是要組「半導體國家隊」打國際盃。具體政策尚未出爐,但顯然台灣有可能重回「國家資本主義」之路,對錯利弊,各方看法不同,但台灣要打「中國式」的國家隊,恐怕問題多多,宜謹慎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蔡英文說,面對紅色供應鏈的挑戰,政府必須採取更積極的態度,可以用國家力量來整合,「讓我們有一個國家隊,來共同面對外來的這些挑戰跟競爭」。此外,她也提及擬成立國家級投資公司或投資銀行。

所謂「組國家隊」的內涵有許多不同層次,一個是政府整個企業組成聯盟,以國家的力量為企業到國際上爭取商機及各種發展機會。類似作法,幾乎所有國家都如此作,看看中國、美國、歐洲國家,甚至韓國,當元首出訪重要國家時,往往隨行帶了數百人的龐大企業團即可知。

這種作法問題不大,甚至是政府為其當所為而已。只是以台灣國際地位之弱勢,政府是否真有能力為企業在國際上爭取到商機,是一個大問號。

另外一種則是政府能在各種企業需要的法令、制度、資金(指由銀行貸款或市場募資)甚至技術上強力支持企業的需要。例如昨日業者反應需要放寬白領人才限制,或是對市場募資的規定、還有強化工研院技術移轉、甚至大學的基礎研究與業界的「產學互動技轉」等。坦白說,這些事是政府過去所為、現在還在作,也是份所當為。如果作不夠、作不好,就好好加強吧。

還有一種是政府更強勢介入,直接以國家的資金投入企業─這應該是企業界最歡迎、政府掌控度最高、最符合所謂「國家隊」的方式;但,同時這也是後遺症、甚至弊端可能最多的方式。雖然台灣(甚至日本與其它小龍)早期經濟發展時,都曾有過公營企業帶頭、國家資本為主體的階段,但在民間企業普遍早已超越政府,整體國家與社會體制早已脫離早年的威權時,硬把時鐘撥回當年的國家資本主義時代,是否合宜、甚至是否作得到,都大有疑問。

由政府直接投資企業組成國家隊,第一個面臨的問題是:資金來源。政府固然有早已運作多年的國發基金,但如果真要直接投資科技企業打國家隊,資金規模仍不足以因應,因此勢必要另外籌措資金。以政府財政的困窘情況而言,顯然非易事。如果是動用外匯準備以「主權基金」方式籌措財源,不論由理論或實務看,其問題多多─看全球主權基金運作國家,屬於「兩個極端」─大多為透明度低的政體(如中國、中東油國、星國),少部份則是透明度與社會對政府信任度極高的北歐國家,台灣是否有條件,是有疑問。

第二個問題是:該投資那家企業?某個角度而言,這種國家隊,就是由政府「挑選優勝者」,屆時一定充滿著「為什麼投資A公司而不投資B公司」的質疑,甚至其中政商運作空間就猶然而生。以台灣這種「低信任度」、政治攻伐嚴重的社會,執行上恐怕最後不是問題百出就是「弊端百出」。

這個問題同時也引伸出:如果發生鉅額虧損,誰該負責?如何負責?國家隊絕對不是票房保證,更非「包贏」策略。即使運作數十年、一直為全球稱道的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也曾在1年間就賠掉278億美元,這個金額相當於當年新加坡GDP的18%,或新加坡外匯存底的16%;中國的主權基金入股黑石集團,也產生鉅額虧損。

此外,另外一個現實的問題是,中國市場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也是台灣科技企業最重要的市場之一。當台灣打出國家隊時,對這些充滿政府資金的國家隊企業而言,要拓展中國市場、與中國企業作合縱連橫時,到底是利是弊,恐怕仍在未知之數吧!

許多人羨慕中國打國家隊打得虎虎生威,也欽慕韓國也有國家隊─事實上韓國政府雖然對其大企業一貫是不惜代價的支持,但卻不是如中國一樣以政府資金直接投資企業的國家隊。如果未來蔡英文真要打以國家資本入股企業的國家隊,該先想想、及看看中國的國家隊,是有其整體國家與社會的體制支撐,台灣硬要效法東施,是否合宜、可行,甚至帶來更大的問題,是該謹慎評估,切勿輕率為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