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天專欄:區塊鏈與支付清算系統的「安全模式」

2016-02-04 06:13

? 人氣

胡一天評論配表(胡一天提供)
CHIPS系統運作示意圖(胡一天提供)
胡一天評論配表(胡一天提供)
CHIPS母公司TCH的銀行股東(胡一天提供)

區塊鏈技術與帳聯網架構,完全可以應用到衍生性金融商品市場上,作為中央結算交易對手(central clearing counterparty, CCP)模式的補充。在固定收益、大宗商品、結構金融與金融衍生品的交易領域,大盤商 (dealer) 彼此之間有者千絲萬縷的關係,每段關係都是用某種交易合約定義,每份合約都有著信用風險。透過這些關係,金融市場中的不同區塊間的連結程度增加,系統性風險也隨之增加。試想: 如果某大盤商與好幾間大盤商利用金融衍生品互相拆借,一旦市場劇烈波動,人欠欠人同時算總賬,一旦有人來不及支付現金或增加交易對手認可的擔保品,就會誘發類似擠兌的連鎖反應。在這種情況下,前台對價格與風險的判斷,會因為中後台作業不及而無法反應,甚至可能加劇市場恐慌情緒。金融海嘯之後,G20國達成了要儘速推進讓金融衍生品在交易所結算交割的共識,正是為了降低這類系統性風險。所謂交易所模式,就是以交易所做為每筆交易的中央結算交易對手 (Central Clearing Counterparty, CCP),允許所有參與交易所的會員之間的多對多借貸關係上的信用風險,轉化成一對多的支付風險,也就是說,交易對手彼此之間人欠欠人,通通變成CCP概括承受,計算差額後多退少補,讓市場能維持運作。雖然CCP的模式無法保證金融危不會發生,也難以規避交易對手間因為有CCP可以當後盾而放寬風控標準的道德風險,但在更好的模式出現前,CCP是最多人接受的模式。當前全球金融市場的拓樸架構已經有了去中心化的雛形,但實質架構仍是單一中心化運作,不同資產級別之間的風險監控與資金流向尚未做到全局式的監控,但Basel III以及其他陸續將推出的監管要求,使得大型金融機構必須加速處理這些問題。區塊鏈技術的出現,正好提供了一個新的契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想像一個金融衍生品大盤商的帳聯網。共享帳簿底層資料互通,但仍須遵循嚴格的資安與隱私需求。 因為帳簿共享,所有參與清算的聯網節點都會保有一份總帳副本,每筆衍生品交易都會被不可磨滅地記錄在共享帳簿之中,交易的發生與結算,幾乎可以達到即時,而非現行的T+N日的模式。「交易即結算,網絡多中心」的新範式,其實可以看成是多重雙邊交易結算範式的升級,更是市場參與者的替代方案。從監管的角度來看,要求風險集中在CCP固然有利監控,但也讓單一中心節點癱瘓網絡的風險增加。在沒有區塊鏈技術之前,個別金融機構缺乏誘因與技術建構帳聯網。有了區塊鏈技術,金融機構仍然可以交易,但結算可以選擇CCP單一中心化平台,或是帳聯網多中心化平台。如下圖般複雜的交易對手風險態樣,在帳聯網上會因為區塊鏈通訊協定而自然緩解,監管機構卻仍然可以實現其政策目標,市場參與者也因為有了替代方案,可以受惠於兩種清算架構的競爭,依交易成本與自身需求來選擇清算平台。

胡一天評論配表(胡一天提供)
(胡一天提供)

無獨有偶的是,在帳聯網概念開始在中文世界的金融科技圈中流傳後不久,中國人民銀行開始認真研究數位貨幣,英國央行也宣佈要考慮以分散式共享帳聯網的架構來更新英國的即時總額清算系統,美國的證券集中保管結算公司(Depository Trust & Clearing Corp., DTCC)亦發佈白皮書,認為憑藉其自身特殊的市場地位,可以帶領金融產業針對分散式帳簿技術進行協作,進而發展出產業的新標準及建造分散式共享帳簿的基礎建設。比較兩種架構的優劣可以看出,前述思路可以推廣到任何單一中心化的金融基礎建設上,例如證券交易所、證券集中保管中心,票據交易所、大宗商品期貨交易所等等。一旦單一中心與多中心化相互備援的新範式得以實現,一個連結銀行、證券、保險、電商、手機與捷運的跨平台「API金融平台」將不再只是夢想。這將是全球金融業的二十一世紀新藍海。

胡一天評論配表(胡一天提供)
(胡一天提供)

*作者為金融市場觀察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一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