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五個臺灣風險 讓外商CEO景氣展望不看好

2016-01-27 06:20

? 人氣

美國商會新公布的2016商業景氣調查報告點出台灣投資環境問題。圖為美國商會去年6月發表《2015台灣白皮書》(資料照片,仇佩芬攝)

美國商會新公布的2016商業景氣調查報告點出台灣投資環境問題。圖為美國商會去年6月發表《2015台灣白皮書》(資料照片,仇佩芬攝)

最近國內外產企業經濟領域的CEO們,對於2016以至未來五年,臺灣經濟景氣寒熱變化,都因為存在五個臺灣風險而普遍冷眼不予看好,尤其是在大選過後,湧現出更多悲觀展望,確實值得大家正視,並予深入審度觀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未來環境前景「高度不確定性」

跨國財務管理及會計師集團企業資誠會計師事務所(PWC)2016年1月20日發布全球CEO看經濟景氣報告,對2016年全球經濟前景抱持「高度不確定性」看法,認為整體經濟情勢相當黯淡。有65%企業CEO判定2016年全球企業營收額及獲利率,都會大幅萎縮。

其中針對臺灣的前景看法,歸納認為:「政府過度監管」、「兩岸地緣政治動盪」及「新台幣過度非確定性波動」會對臺灣經濟前景,以及在台投資企業營運,帶來相當程度衝擊,以致並不看好臺灣經濟的2016年度展望及未來五年前景。

五個臺灣風險 讓景氣看好度從85%掉到47%

前此一天2016年1月19日公布的美國商會2016商業景氣調查報告,也有幾乎同樣的指述。早已在臺灣落地生根投資營運的主要美商企業CEO,對2016年以來及未來五年的臺灣經濟景氣,抱持樂觀看法的,也祇有47%,比起六年前看好度高達85%的景況,甚至於連其一半水準都沒法達到,這項嚴肅的警訊,的確非常值得政府主政當局與社會的普遍正視。

在臺美商企業領袖CEO不看好2016年以及往後數年的景氣展望,所準據的最重要五大風險變數,無一不會嚴重羈絆臺灣經濟的向上發展及社會的向前進步。

第一個最大風險變數是,臺灣面對市場需求改變的調適失能與失速。全球實物經濟構面上(real economy),近年來發生的「貨品貿易衰退」,「國際直接投資減縮」,「原油大宗商品大跌價」等所造成的製造業不景氣、全球供應鏈樣態形貌大改造,都無一不會嚴厲地直面撞擊臺灣經濟,這使得小型經濟體的臺灣,根本無力招架;而在全球象徵經濟構面上(symbol economy),所出現的:區域貨幣戰爭加溫延燒、國際資金大流出亞洲、股匯債市疾劇波動起伏的新格局,也都是肇致臺灣處於完全被動挨打境遇的另一項風險危機。

掌握市場需求大變遷的失能與失速

受到中國新常態經濟大放緩,臺灣本身內需市場的量能並弱,復加上兩岸關係的不確定性增高,都交糅限縮了未來臺灣對外經濟市場的可擴張限度。

而在肆應市場需求改變方面,對於臺灣產業經濟成長的壓制性更大:特別是國際市場的結構性遽變,反映在兩大構面,一是反映在全球性民生經濟消費需求行為與型態的大改變,已促使南韓、中國在過去幾年的急起用力直追,但在臺灣,卻全面酖於廿年不變地賣力內鬥內爭,根本錯失了跟風追進此一趨勢的積極性,也毫無為之精進努力的警覺性,以致已被全面拋擲落後,甚至根本遭到邊緣化;二是反映在另一個國際市場結構性變化構面上,亦即當全球供應需求價值鏈已然進行全面改造重組之際,臺灣也還是同樣懵然落後及被邊緣化。這可以從最近三四個月間,當美國美光、中國紫光企圖攜手臺灣廠商,以便共同抗韓,抵禦更大產業巨人南韓三星體制的全面攔路與全球壓制,臺灣卻因「紅色供應鏈恐懼症」而極力退縮閃避,勢必因此益加脫軌國際競爭,而遭國際市場主流趨勢所摒棄。

臺灣法律體制的不合時宜與脫軌國際

第二個最大風險變數是,臺灣法律體制的不合時宜與脫軌國際。臺灣所建立於農業社會部落經濟以及工廠經濟社會時代的財經法制、律令規範體制,早已與全球化經濟社會一體化、供需均衡新體制,全球消費行為新慣性之大趨勢,完全不能若合符節,更加上過去20年「鎖國政策」及「義和團式自我保護主義」高漲,肇致法規架構型態以及解釋與實施執行之落後脫軌,行政裁量權行使的透明度欠缺,讓所有臺灣的在地國際投資人經營者之運作,都普遍無以理解,也無所適從。

特別是政府採購法的施行,更完全暴露了臺灣所有法制缺失與不足的根本弱點,在臺灣,政府採購法之操作方式,既無法配合,也根本不顧普世「尊重商業契約」的最基本原則,加上地方政府首長的擅專跋扈,無序亂行,更加使得原本足可以作為吸引外資來臺襄贊參與,或有利促進外人直接投資,共同協力壯大在臺灣投資營運的美好願景之利基,為之完全破滅而且消逝無蹤。在二十年前,外人外資競爭政府採購法之方案計畫比例,曾經高達86%以上,年度總金額可以上兆之的盛景,到了20年後的今天,外人外資參與率,已然歸零,被套牢而迭多怨懟之聲載道,外人在臺BOT累積總餘額亦早已不足百億元的窘況,可見一斑。

外人外資在台投資營商的不確定不安定感

第三個最大風險變數是,政府經濟治理運作透明度嚴重不足。行政程序法的僵直不化,尤其肇致外人外資來台投資,無法有效掌握商機,在營商運作過程中必要的變遷改革調適,也完全喪失其能精確掌握時機的可彈性空間。

第四個最大風險變數是,國內政治動盪的不安定感。由於兩岸關係長期不確定,對外國際關係政策不穩健,加上國內政黨政治的幼稚不理性,社會激越民粹干擾治國思維,更經常破壞政府治國政策的方向步序,尤其是,在今天的臺灣「政治感性可以完全翻轉、改變或破毀經濟理性」的惡劣情境現象,更是令外人費解,也讓多數國際社會難以體諒接受。國資企業廠商的逐年大外移,已說明了一切。

而就在臺灣大選翻轉,確定政黨輪替後,外人外資也用他們的腳投了票:跨國金融機構英商巴克萊集團已然在2016年1月20日公開透露,決定撤資離台。跟其他歐美廠商企業的想法與作法大體相埒,這尤其是對於兩岸服貿協議殭屍擱置,並看準政權輪替之後,勢必更加無望情況下,一個「二進二出」的外人企業廠商,正式決定將投資營運完全撤離臺灣的第一個選後首發例子。

巴克萊撤資,更應該是個極其重要的警訊,即將執政的蔡英文團隊政府當局,尤其不能輕忽淡漠看待。

要慎思「新台幣過當貶值」波動的負效應問題

第五個最大風險變數是,新台幣過當貶值的負效應。這次在臺美商CEO企業領袖特別強調「新台幣過當貶值」大波動,對於外人外資在臺灣投資營運的不利衝擊影響,以致因此對2016年以及往後數年臺灣經濟景氣展望的不看好,尤其值得新掌權主政當局及長期干擾要求「貨幣貶值救出口」的激越民粹主張者再審視與再深思。

廉價貨幣政策(currency devaluations)的「廉價國家效應」(national devaluation)負作用,特別是新台幣匯率政策,最衝擊到臺灣經濟對外人外資的吸引力與競爭力,「廉價新台幣政策」及「貨幣貶值救經濟論」,尤其造成外人外資退卻的「第三者觀點見解」,最值得重視。兩個國際歷史驗證,可以資為重要參考:近者是,日本安倍經濟學三支箭讓日圓大貶值的結果,不但救不起日本出口貿易,也救不起日本「失落世代」經濟(Lost Decades),而不得不要日圓反轉回復到再升值之路;遠者是,經濟發展史上,凡先進開發、社會進步繁榮、國民福祉相對更高國家,無一不是採行「高值貨幣國家」,相對地,凡採行「廉價貨幣國家」都必然終致演變成為相對經濟衰弱退化、社會發展窘困落後、國民普遍貧窮拮据國家。

越是「廉價貨幣政策」國家,越是欠缺外人外資吸引力與競爭力國家的鐵則,恐怕正是蔡英文大勝掌政,亟思翻轉臺灣頹退經濟大局的必須面對與思索的重大國政抉擇課題。這也正是,在臺美商CEO企業領袖提出警訊的主旨用意所在。

自由開放對外市場經濟是唯一硬道理

在臺美商CEO對於蔡英文新政府面對未來發展的積極建議,主要有三點:

第一點建議是,要珍惜兩岸經貿關係基礎的ECFA機制。兩岸ECFA平台機制,可謂是今天「臺灣魅力」的極重要秀異優勢因子,尤其是兩岸服貿協議,更是留得住更多歐美廠商在臺灣永續投資營運的重要「營商條件」,不要輕言毀棄。在臺美商CEO也認為,更加緊發展國際化可貿易服務產業(tradable services),對臺灣未來經濟發展成長,非常重要。

第二點建議是,臺灣要積極加速加入TPP,高標準自由開放市場才能取得更大國際可發展可大可久經濟全球化空間。臺美商會也會同時向美國政府訴求促進。

加緊救治「臺灣人才恐慌症」

第三點建議是,政府應積極加強基礎建設,以及促進民間人力資本開發投資。特別是,針對臺灣具有高度國際化、全球化發展價值的製造業、精密機械,智慧科技裝備、醫療器材、專業工程科技顧問服務、公共關係服務、高級消費品服務等領域,人才資本之開發投資,或加緊「開放進口」(import talents),才有可能更積極有效補充、救治「臺灣人才恐慌症」的爆發延燒。

外人第三者從實務及務實角度,所提出針砭及建議,對於正在政權轉換當口的臺灣,更是彌足珍貴,千萬莫等閒以視。

* 作者為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