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觀點》川普軍火賣到家 台灣如何抗壓?

2018-12-02 07:00

? 人氣

澳洲、紐西蘭與加拿大也相繼淪陷。這些國家原本打算自製的神盾級巡防艦,選用英、澳自製的相位陣列雷達等自主計劃,也在美國壓力下一夕生變。如今,美國強調與英、澳、加、紐成立所謂「五眼聯盟」(FVEY),在情報交換、軍事合作方面成為更緊密、一呼即來的核心夥伴。故澳、紐、加的下一代巡防艦計劃,全部和英國採用同一船型,且全套戰鬥系統和雷達都用美國貨,以此展現「緊密的情報分享和戰場資訊共用」等聯盟價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其中「不能明說」的關鍵所在,是美國成功壟斷了各國下一代海軍主力戰鬥系統市場,經費上千億美元。而不屬於「五眼同盟」的日本,即使自己也開發了神盾雷達系統,還是必須使用由日本幫忙出錢、美國主導的最新式神盾雷達以及海上反飛彈系統。此研發計劃也是以百億美元計價的,光是購買新式反飛彈系統,就高達十數億美元。

20181130-台灣要如何因應川普環球傾銷軍火的壓力呢?(多維觀點提供)
台灣要如何因應川普環球傾銷軍火的壓力呢?(多維觀點提供)

法、德抗拒壓力

因為川普環球傾銷軍火的動作與壓力太大,加上其在經貿領域的「美國優先」主張,歐洲對此已出現反彈聲浪。主要以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和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為首的「泛歐主義」者為中心,為抵禦川普傾銷壓力,反對美國主導的單極主義可能令戰爭風險波及歐陸,故以往的「歐洲聯軍」提議又被翻出。梅克爾表示:「歐洲必須將命運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朝著『歐洲安全理事會』方案前進,有朝一日打造『真正的歐洲軍』。」馬克宏甚至進一步表明,「歐洲聯軍」目的就是為了「抵抗美、中、俄等強權」。

此語讓在一年前曾發信斥責北約諸領袖「不願意承擔更多責任(增加國防預算)」的川普怒不可遏。原因在於法、德都擁有相對獨立的軍工產業,且準備合作進行下一代戰機、戰艦與潛艦甚至主力戰車的合作,並不願意單純購買美製武器。

台灣要走哪條路?

面對美國要求台灣「Show Me the Money」的壓力,台灣要如何自處?台灣2019年度國防預算已編列新台幣3,400餘億(約100億美元),佔年度GDP的2.16%,雖已創下歷年軍購預算新紀錄,依然得到莫健一句「台灣國防預算完全無法跟上國際情勢的急遽變化,台灣必須面對這些迫切危機」的冷語。其實早在今年5月,台美在高雄舉辦「國防工業論壇」時,蔡英文除公開接見美國軍火商代表外,還私下派國安會高層挑明問美方:「台灣究竟要花多少錢買武器,才能夠讓美國認為台灣有『防禦自己的決心』?」被美方一句:「台灣不是什麼武器都要自製嗎?」冷言所阻,尷尬下不了了之。從中可窺見美方對蔡英文政府溫吞因應軍購的不耐,也順勢點出了台灣國防採購的關鍵問題——台灣沒有能力自製所有主力武器,還須依靠美國技術。一旦美國冷漠以待,蔡政府一連串「國×國造」的自主國防計劃,都將淪為空話一場。

依照台美間的海外軍售(FMS)默契,一旦美國要循此正式管道賣武器給台灣,還牽涉到必須對台灣方面提供互惠——台灣必須有一個計算複雜的比例數字,轉銷武器零組件至美方,以達到「互惠」目的。但以當前美國武器性能一日千里的發展速度,台灣實在沒有能力提供太多零組件給美方,這也造成了美國對台正式軍售的障礙。故美方亟欲用較為靈活的商售、租借等方式,快速傾銷軍火給台灣。而蔡英文政府的溫吞,在於堅持採用正式的海外軍售管道並堅持艦機自製。但在全球格局逐漸向多極演進、美中對抗的軍事壓力已到台灣門口的當下,台灣還有向美國討價還價的能力嗎?

長年以來,台灣是接受美國軍火傾銷的大戶,平均排名全球第七,每年消費在14億美元左右。習慣「獅子大開口」的商人川普顯然還不滿意,故在可見的未來,台灣國防預算在美國的壓力下被要求漲到GDP的3%也不無可能。台海局勢緊張、台灣內部產業依靠國防轉型的需求和美國的傾銷壓力,在在考驗著蔡英文政府的智慧。台灣會不會像英國、日本一樣,被川普政府藉軍售施壓敲骨吸髓,並廢掉自身的武器研製計劃,相信答案很快就會揭曉。

20181130-《多維TW》月刊037期。(多維觀點提供)
《多維TW》月刊037期。(多維觀點提供)

*本文原刊《多維TW》月刊037期,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