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非關需求

2015-09-18 06:10

? 人氣

LAPKA的網頁超越了「需要」和「想望」,成功地創造出了「渴望」。(取自網路)

LAPKA的網頁超越了「需要」和「想望」,成功地創造出了「渴望」。(取自網路)

上週五的晚上,我的兩位合夥人和我盯著高解析度螢幕上顯示的一個網頁,上下來回捲動,驚歎不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那是舊金山硬體新創Lapka的網頁,團隊據說是來自俄羅斯,產品的訴求是「照顧自己和心靈和諧的美麗工具」。這個新創最神奇的地方在於,我們這三個投資經驗豐富的合夥人把網頁翻來覆去,看了又看,仍然無法百分之百確定他們的裝置在做啥,但我們卻無法移開眼光。

我們不是唯一被他們魅惑的VC,這個神秘的硬體新創最近在風險資本界引起了注目,大家都對於他們的網站和介紹影片議論紛紛,特別是裡面所蘊含的那種深層的吸引力。

但他們並非新來乍到,事實上三年前科技媒體Verge就有一篇相當深入的報導,標題為「Lapka for iPhone:五種量測世界的感測器,受到太空總署和聖羅蘭啟發」

和他們現在引發騷動和讚嘆的官方網站比起來,這篇文章裡的介紹乏味到極點,但我們卻可以很有效率地得知Lapka裝置總共可以量測五種數值:環境輻射、電磁波、濕度/溫度和食物的有機程度。

如果拿「需求」的角度去分析Lapka,當年這篇介紹文章直會讓任何有一丁點興趣的消費者打消念頭,尤其是記者自己錄的那隻試用影片:

如果要打比方,影片中記者的表現就好像新婚沒幾個月的夫妻,丈夫受不是很熟的小舅子所託,幫忙推薦應徵自己公司的一份主管工作一樣——每一分勉強都寫在臉上。

但是在報導和影片中,其實已經有一些蛛絲馬跡,顯示Lapka並不是另一個從無塵室誕生、正在尋找問題的解答,只是與核心精神脫節的科技媒體報導中,這些較高層次的溝通企圖消失得蕩然無存。

例如文中一開始記者轉述共同創辦人Vadik Marmeladov表示:「我們想要成為你每天攜帶著的、可以帶來好運的兔腳,就像一個護身符一樣,你手握著以求得安全。」在北美的某些文化中,隨身攜帶兔腳是可以帶來好運的,但這比喻和輻射或電磁波感測器之類直覺上是有距離的,也因而進一步在毫無敏感度的Verge記者錯誤前後文框架中被埋沒。

影片亦然,大家可以看到三年前他們的APP已經有一個很有趣的特色:非常非常緩慢的動畫節奏。不管是量測電磁波或者溫度/濕度,將量測結果轉換動畫時,他們採取一種非常緩慢的節奏,完全不以傳達數值或者解釋為前提,而是試圖透過抽象動畫的呈現觸發某種心境。但這裡同樣的,在Verge記者毫不在意的狀況下,整個試用過程用解釋功能的口吻旁白著,讓整個影片完全失去說服力。

時間快轉三年,Lapka並未自然消滅,反而以全新設計的網頁和影片牢牢攫住我們的注意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