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五觀點:航空公司應該以成為高可靠度組織為使命

2015-08-19 05:50

? 人氣

航空公司在衡量公司利潤與成本之前,應該先把安全性設為最優先的考量。

航空公司在衡量公司利潤與成本之前,應該先把安全性設為最優先的考量。

據相關媒體報載,近期台灣的航空公司有幾件新聞值得消費者持續觀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位機長快沒油也不喊MAYDAY, 而另一位機長是颱風天喊MAYDAY, 落地後又取消,被質疑先喊先降。加上蘇迪勒颱風來襲時,幾乎所有航空公司都取消班機,卻還有一家航空發出正常起降的消息。

這些事件,其實反應出這些航空公司的思維,仍停留在常態意外理論(normal accident theory)的模式,將意外或錯誤的發生視為常態的。

依據常態意外理論,管理上有許多工具,例如全面品質管理、6個標準差等,可以讓製造業努力將錯誤率降到最低,讓良率升高的品質改善程序。但常態意外理論的思維,還是允許錯誤發生的,因為在產品生產過程上,不良品可以透過品管過程挑出,或事後來補償消費者的損失。

但這種思維,對於許多產業,譬如,核電廠、化工廠、煉油廠、航空公司適用嗎?

答案是否定的。

上述這些公司,都是屬於高風險產業,只要一個差錯,造成的是上百位,甚至上千、上萬生命的危害。加上這些企業組織在運作上,都需仰賴許多相互關連系統協調,環境監控、資料判讀、異常通報等等,越複雜越容易出現小失誤造成大災難的蝴蝶效應,就像是高雄氣爆,相當符合複雜理論的預期。所以,近期管理理論的發展,越來越強調以高可靠度組織概念來替代常態意外理論,強調就算複雜系統是有可能出現失誤的,但必須極盡所能地防範於未然。

高可靠度組織,會積極地去找出系統、安全上的缺失,花大量的時間與資源探究與瞭解他們的不足,甚至對於能夠找出安全漏洞,系統缺失的員工,都會給予高度的認可與高額的獎勵。但其實最重要的,是高階主管要能夠持續地跟員工溝通,告訴員工系統安全的重要性,失誤的高風險、安全可靠的重要性,而每個人都是此系統(安全飛航)中,重要的一份子。

綜觀這些機長的決定、董事長在臉書上的談話,反而讓人更擔心他們背後的思維,是否停留在製造業的傳統,常態意外理論的思維,認為風險是可接受的!認為可以在過程中找出瑕疵,或事後針對瑕疵品做補償嗎?

我們可以瞭解,飛機在天上飛,就是在幫公司賺錢,在地上等待就是閒置。但人命是無價的,航空公司在衡量公司利潤與成本之前,應該先把安全性設為最優先的考量,並以成為高可靠性組織為其使命。台灣的長榮航空,過去在飛安上的評比一直都是名列前茅,但這些評比是以過去的表現為基礎,並沒有真正反應出組織的思維與公司的安全文化!期待台灣各家航空公司,持續強化其飛安品質,並努力成為真正的高可靠度組織。

*作者為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