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倬雲專文:國共鬥爭時代悲劇,蔣毛成敗待史評說

2015-08-07 06:30

? 人氣

以上蔣、毛二人的對比,乃是兩種世界觀、兩種文化背景,加上兩個不同的使命感,造成了兩個人的作風完全不一樣。弔詭之處,在大動盪的時代,在價值已經經常變動的時代,不遵守任何尺度的毛澤東,用他自己的話是「無法無天」,他可以無所顧忌。相對而言,蔣介石被自己的文化背景約束,也被自己知識領域的限度約束,舉動都縛手縛腳,既想作聖賢,又常常不免權謀,兩頭不著落。在北伐以後,他的民族主義,可以號召都市社會中上層,共同建設國家。抗戰期間,中國精華地區的城市,幾乎全部淪陷。都市社會中上層也已殘敗凋零,蔣氏失去了憑藉。八年苦撐,民窮財盡,兵老師疲;他已無法在內戰中,與毛澤東作公平的競爭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歷史的弔詭:鄧小平反戈一擊,消除四人幫,啟動改革;其施政方向,卻是回歸蔣氏南京十年, 重新進行實質的建設。如果不以成敗論英雄,蔣氏豈非贏回了生死棋局?

史學工作者是事後的諸葛亮,只能以旁觀者的立場,來評斷已經發生的事情,對於那些歷史人物,史學的評斷也許是嚴厲的,也許是殘酷的。我終生希望能做到的史學工作,乃是在社會和文化的層次。對於個人的評斷,一向避之不遑。這一篇序文,在我是第一次有此嘗試。也正因為自己曾經身歷狂風暴雨,體會驚濤駭浪;此刻,置身事外,對於這一個時代兩個重要的人物,大膽提出我的評斷。至於,真正要對國共鬥爭成敗的比較研究,還是必須將當時的文化、社會、經濟各方面的情況,有通盤的整理,才能得到比較說得過去的假設。

為了老友吩咐,這次破例作人物評斷。口述之時,回想當時代的悲劇,不免悲惻。至於是非曲直,都付予讀者判斷了。

知名華裔美籍政治學者戴鴻超和其新作《槍桿、筆桿和權術:蔣介石與毛澤東治國之道》(時報出版)
知名華裔美籍政治學者戴鴻超和其新作《槍桿、筆桿和權術:蔣介石與毛澤東治國之道》(時報出版)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匹茲堡大學歷史學系榮休講座教授。本文選自《槍桿、筆桿和權術:蔣介石與毛澤東治國之道》(時報出版)序文。風傳媒即日起書摘三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