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搞什麼「公式化社會」的市場經濟國家?

2015-07-01 05:50

? 人氣

除了這項荒唐的「社會觀感」變數,同時並有「社會慣性價位上限(天花板)」的無形而且高度直觀的超另類「公式化」變數,也同樣令國際社會驚駭不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最低比率要求」規定的社會衝擊力更大

臺灣式「公式化社會」的發展,也出現在政府公共部門對私經濟活動的干預與剛性規制手段上。

在針對民間組織發展及人事法制有關法規方面的「公式化社會」傾向,譬如,勞基法的強制要求公民營事業機構組織雇用身障人士「最低比率要求」(minimum ratio)規定,在原住民基本法草案也就跟著比照提議要作出相同的限定,兩性平等法的剛性女性員額比例,金管會對股票上市櫃公司的獨立董事員額與任務比重要求,乃至醞釀中的勞工董事、女性董事之限額限量,等等都可謂是典型的臺灣式「公式化社會」發展特徵,也同樣都要造成極重大而且深遠的社會效應影響。

這些種種經濟社會效應中,尤其是那些對於社會準私有財,乃至純粹私有財部門的「剛性」強制公式化要求,正是肇致今天臺灣服務業產業部門發展會出現嚴重結構性僵滯,以致根本無法升級進步的極重要「機構障礙」(institutional barriers)因素,也因此更嚴重惡劣化了臺灣營商環境條件,以及對外經濟吸引力(national attractiveness)。

帶給臺灣傷害最大的負面效應

越來越趨剛性「公式化社會」發展,所可能帶給臺灣經濟社會最大傷害的負面效應影響,至少已經發生在三個構面之上:

第一個構面的傷害是:使臺灣永遠無法擺脫「原料經濟社會」型態,而得以升級進步成為真正的新世紀「知識經濟社會」;主要是因為,整個社會祇有一面倒地重視「原料成本效益」至上,而否定了知識創新所可以帶來的任何「附加價值」,這種「唯原料及體力有價值」、「對知識、技術、服務都不給予適當合理價值」的社會,當然更不可能承認有所謂「市場效益價值」的存在,以致使得整個臺灣社會,淪落「魅力減損」、「競爭力短少」、「機會利益萎退」的新窘境。

第二個構面的傷害是:根本徹底破壞了臺灣的自由開放「市場機制」;既抑制了社會創新動機,挫折了社會進步/升級意願,也使得整個臺灣社會的對內對外供需調節彈性,都為之僵固化,為之更加滯後與退化了。

第三個構面的傷害是:斲喪了臺灣供給面經濟動能,以至也斷送了再進一步高級化向上突破發展的能力與意願;其結果使得臺灣的供給面經濟,距離需求市場經濟,更遠、更疏離。

這也正是造成臺灣鎖國經濟,更惡化、更劣化的重要原因。

豈能讓「萬能大政府」斷送了臺灣市場活力

事實上,「公式化社會」一向是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祇能見諸於高度集權計畫經濟體制國家的治國類型,此種經濟國政剛性決策的意識形態模式,也一向就是最能夠養大「獨裁專斷大政府」及無所不能無所不管的「萬能政府」的溫床,直讓市場活力與能力為之斷送,讓社會創意及生產力為之毀壞,讓國民創新進步動能為之喪失,其最終結果幾乎都反而會肇致,整體社會國民福祉的減損與萎縮。

「公式化社會」的追求,在各種現實驗證中都在在顯示,根本就是現代民主政治社會運作中,老百姓最為「自作自受」的惡例典型;在今天及未來的臺灣社會,真的有必要在既已使用「公式化」,摧毀了公共費率事項的「市場化」(marketization)機制可能性之後,竟然要更進一步把最須要國際化、開放市場化的「勞動力市場」或「國家人力資本市場」,也同樣要被剛性地一起裹脅到一個,完全反市場,也完全不顧需求面政治經濟大情勢變化的唯供給面「公式化」機制中,讓臺灣更趨鎖國,更陷於脫軌國際的「臺灣式勞動保護主義」逆流漩渦之中嗎?

馬毛執政團隊,真的應該就臺灣一切「公式化社會」的盲動發展,再三慎思。

*作者為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