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介民專文(下):中國如何操控台灣?

2018-10-11 07:00

? 人氣

●「台灣競爭力論壇」委託旺中集團旗下的「艾普羅民調公司」,以「融合式」民調方法,得到65% 可歸納為「連結中國人認同」的台灣認同的結論;並宣稱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多年來國族認同問卷的調查方法為「分裂式」的問法。(這種民調簡直就是散布「假新聞」,協助北京執行對台灣的銳實力操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國台辦局長打電話給台北律師公會理事長,要求取消「談中國強摘器官盜賣牟利問題」研討會,理由是被邀請者有法輪功成員,而法輪功是中國官方認定的「邪教」。(中國政府對台灣言論自由之干預,膽大妄為無以復加。)

我們可以發現,在北京對台施展的「總體戰略」中,「香港化」是一條重要線索。而中共過去統治新疆、西藏的「總結」經驗,也影響了它目前的對台政策。本書在討論新疆時提到:「為了鞏固控制,中國使用了其在周邊別處的同樣方法:移民、貿易、文化同化、行政管理一體化、國際孤立,必要時,還靠使用員警和軍隊來做後盾。」仔細檢視中國從對新疆、西藏、港澳、到對台策略,可以摸索出一條連續性的政策演化曲線。總而言之,北京對台的收買、收購策略,是以「跨海峽政商聯盟」的網絡關係在進行的。我們的社會在抵抗這種「全控式專制政治+權貴資本主義邏輯」的入侵,是缺乏經驗的。

中國崛起催生人類政治史上許多新經驗,數量驚人的「陸客團」就是一個「新發明」。2012年,中國抵港的遊客,高達三千萬。同年,有兩百餘萬陸客入境台灣,其中團進團出一百七十七萬人。以「拚觀光」名義,馬政府大開國門迎接陸客。陸客湧入香港帶來社會衝擊,曾引發「雙非孕婦」、搶購奶粉等爭搶資源的爭議,令許多香港人憤怒不平。蔡英文政府上任後,不接受「九二共識」,中國開始縮減陸客團施壓。過去在「熱比婭事件」中,中國曾經對高雄一度切斷陸客團施壓。2016年之後上演的是老戲碼,但加碼演出。2017年,韓國部署美國THAAD飛彈系統,引發北京抗議,以廣泛的「限韓令」施壓,其中包括關掉「陸客團」水龍頭等手法,但首爾挺過了北京施壓的危機。

回顧歷史,以1987年蔣經國允許老兵回大陸探親為起點,三十幾年來,兩岸經貿關係深化,台灣在經貿上高度依賴中國(一直到最近兩年台灣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才緩和下來),但是兩個社會之間的關係卻仍然疏離,而台灣在政治上也仍戒心重重。台灣在經濟上越傾向中國,國族認同越向「台灣人」、「反統一」傾斜。這種情況在馬英九擔任總統與中國簽署ECFA等十八項協議之後持續升高。2014年,馬英九急於通過服貿協議,「半分鐘事件」激發了太陽花占領運動,讓台灣青年政治行動主義興起,催生第三勢力政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