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堯觀點:不只聽習近平說什麼,也要看他做什麼

2024-05-01 07:10

? 人氣

我國前總統馬英九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進行馬習二會。(資料照,AP)

我國前總統馬英九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進行馬習二會。(資料照,AP)

前總統馬英九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於4月10日下午進行「馬習二會」,雙方比照2015年在新加坡的「馬習會」互稱先生,地點選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東大廳。依據大陸「新華社」(官方媒體)所發佈的新聞通稿,習近平說:「兩岸制度的不同,改變不了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事實。外部的干涉,阻擋不了家國團圓的歷史大勢」。習近平通篇都沒有提到「一國兩制」,並且以「團圓」來取代「統一」一詞,這是以往沒聽說過的、也是大陸最高領導人公開對兩岸關係的最新表態,顯然有意藉此釋放對台灣非台獨路線者的友善信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回顧中共全國政協會議於今年3月10日曾通過「政治決議」,當中涉台部分重申「共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形同為這次中共「兩會」(人大、政協會議)期間的對台論述定調。這是中共政協的政治決議自2018年以來,首度明文寫出「和平統一」,亦是為隨後舉辦的「馬習二會」鋪陳善意(軟的一手)。不過,習近平卻於3月7日,在出席中共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的共軍與武警代表團會議時指出,「要統籌海上軍事鬥爭準備、海洋權益維護和海洋經濟發展,提升經略海洋能力」,凸顯出當前中共最高領導人,對來自台海以美國為主的多國軍艦巡弋活動之回應,更是習近平向共軍釋出最新的軍事訊號(硬的一手)。

平情而論,中共欲有效控制台灣海峽唯一的途徑--就是佔領台灣本島。從地緣戰略的角度看,台灣的地理位置是進入中國大陸本土必先掌控的島嶼,同時也是中國大陸內陸進入海洋世界的第一線,猶如中國大陸海上的「山海關」,甚至當共軍欲向東擴張海權力量,由海上「出關」時,台灣正是其進出太平洋的一個前進基地。所以北京欲鞏固東南沿海安全、保障國家經濟發展,進而爭取太平洋的戰略優勢,它必然要將台灣海峽內海化。

2024年4月1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會晤我國前總統馬英九。(新華社)
筆者指出,除了要看習近平說什麼之外,也要注意看他做了什麼。(資料照,新華社)

如果真的了解中共的對台方針、理解北京長期的對台策略,就應該認識到,講求「唯物辯證法」的北京從來不會把「和統」與「武統」對立起來、割裂開來。從共產黨「槍桿子出政權」的邏輯而言(共產黨槍桿子出政權的真正涵義:江山或疆土是用槍砲打出來的!談判是為擴大槍砲射程以外之效果,繼續舖陳有利的時空因素),解決台灣問題是目標,「和」與「戰」只是兩手策略,北京從未放棄「戰」的一手、「硬」的一手,否則共軍東部戰區怎麼會時時刻刻準備對台作戰?否則怎會有《反分裂國家法》規定的動武三大條件?

依據以往史料記載中國抗日戰爭勝利之後,毛澤東於1945年赴重慶與蔣介石舉行國共和談前,曾在重慶機場當眾高喊「蔣委員長萬歲」,並且說中國只有「和」、「和為貴」。和談結束後毛澤東返回共軍根據地即下達全面進攻指令,當時共軍高幹紛紛質疑說:「你都喊萬歲了,我們怎麼打得下去?」毛澤東回稱:「不要聽我說什麼,要看我做什麼」,結果造成國民政府軍事大挫敗而喪失江山。其實這種不擇手段的說謊,充斥在中國古代的詭辯術之中,毛澤東是實踐的佼佼者,他後繼的各代接班人自然也會熟知這段黨史。換言之,這就是「統戰」所運用的謀略與話術,這在香港「反送中事件」也斑斑可見。

2019年香港政府宣佈修訂《逃犯條例》,引發席捲全港的「反送中」示威浪潮,官方將其定性為「顏色革命」並鐵腕鎮壓。2020年北京繞過香港立法會頒佈《香港國安法》(港版國安法),標誌著香港「二次回歸」。2023年香港「反送中」運動四週年時,BBC中文採訪教育、傳媒、公務員等多個層面人員,他們都稱感受到禁書、禁語、自我審查與香港人被「再教育」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不僅有違鄧小平昔日「港人治港」50年不變的政治承諾,亦遭外界輿論批評習近平說一套、做一套。

職是之故,針對這次「馬習二會」的成果,外界若干評論者認為將有助於緩和兩岸關係,並且研判習近平對台政策主調仍是以和為貴,將使「武統」發生的機率大為降低,讓兩岸有望結束政治對立、走向和平。然而台灣人民實際的感受是日復一日的機、艦擾台,以及各種接近實戰的軍事威懾演習,不禁會使台灣人民質疑習近平是否是繼承毛澤東的詭辯術衣缽--也都是充滿統戰的謀略及話術?!期盼習近平以「團圓」來取代「統一」用詞的對台新論述,能為兩岸重新開啟對話帶來正能量,並順勢減少或中止共軍機、艦擾台行動。時值520台灣政局即將邁入新局面的關鍵時刻,台灣人民不只是聽習近平說什麼,也要看他做什麼!

*作者為國防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國防大學戰爭學院副院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